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林开亮中学演讲(2)(强烈推荐)

 

畴算吸引离世远,垂老还乡亦自欢。

回首当年旧游地,一生得失已惘然。

你再看看杨振宁的《父亲与我》、《母亲和我》、《邓稼先》(据说已经选入江苏省的中学语 文教材),戴森的书《宇宙波澜》,你会发现都写得非常之好。

此外,这些大科学家还非常注重历史。例如,陈省身和杨振宁都隔一段时间为自己 的科学著述写一个总结。比方说陈省身的《学算四十年》,杨振宁的《读书教学四十年》。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发展史,也关心整个学科的演进史,例如,陈先生早在1940年代就撰文概述了中国古代的算学成就,杨振宁则为20世纪的诸多中外科学家的工作给出了历史的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省身对清朝的孝庄皇太后颇有研究,甚至在台湾的刊物《传记文学》发表了一篇《论清太宗孝庄皇后》。他在引言和结语部分如此介绍孝庄:

孝庄在历史上出名,主要是由于清初“太后下嫁”的故事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 猜测(见下)。她是顺治的母亲,康熙的祖母。康熙即位时才八岁,孝庄是太皇太后,有巨大的影响,是康熙初年的当政者。这段时间是清朝康庸乾三朝150年繁荣的基础。

中国历史把她忽略了,是很不公平的。一般记载都讲她是一个美人,集中描写 美人的生活,但这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试写中国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孝庄皇后。

文章以对孝庄的评价结束:

孝庄至少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深通大局;(二)机会合适时能采取措施;(三) 能忍耐;(四)能退让。她同多尔衮的叔嫂关系,从顺治当选为太子,到多为皇父,前后二十年,关系复杂,可以想见。我相信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处理一个非常的局面。

陈省身的这篇文章,收录在《陈省身传》这本书中,我会把它留下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 找孙老师借来看。

此外,陈省身还与康润芳合作,为台湾大学毕业的几位青年女数学家写了简短传记, 这篇文章也发表在《传记文学》。为满足某些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里我复印了一份给大家,同样的,想看的同学可以找孙老师借。

我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这是黄昆先生的现身说法。黄昆自己 认为,他中学时代反面教训是,中学语文课没有学好。就像大多数中学男生一样,对于老师出的作文题,黄昆觉得,不是一句话就解决了,就是无话好说。后来黄昆回顾自己生涯,认为其后果影响了自己一辈子。例如,黄昆 1936年从潞河中学毕业,拟学工科。他报考过清华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但都未被录取,原因就是语文成绩太差的缘故。黄昆在生平自述中如是写道:

顺便可以提到,我的语文基础没有打好,多少年来,在各个时期,各种场合都 给我带来不小的牵累(从早年的考试到以后的写作,以至讲话发言)。近年来,不少场合要你讲点话或是让你题词,我只能极力推辞,而主持人则很难谅解。这总使我想起中学语文老师出了题我觉得无话可说的窘况。

最后我想引用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1815–1897)的一句话来佐证诗 情对于数学家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几份诗人才气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家。

以上我着重谈到了文,至于史,其重要性以后你们会越来越理解。我这里愿意对下 述我们大陆人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给一个思考:为什么台湾出了好几个诺贝尔奖而大陆总是弥补不了这一空白?我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最近读到数学家项武义在接受台湾《数学传播》杂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我的感觉,我们这一辈子、这一年代的人,念中国近代史是含着眼泪念的。所 以(心里)有个烙印,假如有可能,还是愿意为中国的自强做点事。

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心声,事实上说出了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心声,他们正是 抱着这种信念为社会尽心竭力做贡献,他们清楚,他们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身在大陆的我们大多数恐怕体会不到那种屈辱。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反正我念书的时候是非常糊涂,没 有一点概念。今天我在这里提到以后,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引起注意,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融入在国家的命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