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突出产教融合做学合一助力高职学生出彩人生

 

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突出产教融合做学合一助力高职学生出彩人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左)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

人民网:落实江苏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天,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的嘉宾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欢迎吴书记!

吴学敏:各位网友好!

人民网: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首先想请问吴书记,南工院在人才培养中是如何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

吴学敏:我们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百年职教特色,传承学校创始人黄炎培先生“职教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例示人”的职业教育时代担当,全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成立了党委巡察办公室,对意识形态责任制和思政工作开展校内专项巡察,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成立了学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思政工作;切实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发展全过程;办好思政金课,聚焦理论武装,积极探索情景体验、探究实验、调查访谈等为一体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探索“课程思政”全融入,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每年立项遴选20门试点,覆盖所有专业。在全省思政工作督查中获得好评,并作为高校代表做全省思政工作上发言。

回顾近百年的沧桑办学历程,南工院始终坚守职教救国初心、为平民谋幸福的初衷,主张劳工神圣,推行手脑并用,倡导“责在人先、利居众后”,这是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文化根基。为培养具有中国自信、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双创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助力高职学生出彩人生梦。

人民网:关于职业教育,此次全省教育大会也明确提出,要提升发展层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请问吴书记,南工院在有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吴学敏:近些年,我们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行业企业需求匹配方面重点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优化结构布局,打造专业群建设架构。我们围绕江苏装备制造这个主导产业来打造我们的专业链,同时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对接江苏先进制造业,对接南京首位度提升的需要,构建专业-专业群建设体系,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比如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装备维护维修等专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计算机、经管、商贸、艺术等专业提供生产性服务,所以南工院的专业建设是紧紧围绕江苏装备制造这个支柱产业来打造专业布局的。

同时,培育工匠精神,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标准。我们深入挖掘创始人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敬业乐群”校训蕴含的工匠精神特质,将校训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使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理念、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

学校的办学传统,黄炎培先生为我们立了一个教学原则“做学合一”,强调做在前、在做中学,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紧紧围绕着应用去培养的。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突出人才培养岗位的针对性。我们也非常注意,随着技术的发展变迁,把新技术融入到我们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里面去。我们将“做学合一”融入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个也是传承100年了,效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