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更应该关注“女童保护”!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更应该关注“女童保护”!

  ▲3月2日,2019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凤凰网公益频道主办,这是“女童保护”连续第6年组织举办此活动。

  ▲2019年“女童保护”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论坛一,方燕、于欣伟、赵俊甫、李薇、童小军、张雪梅、苏文颍等代表、委员和专家探讨探讨网络儿童色情、猥亵问题。

  今年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丽行公益慈善会发起人刘丽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19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

  座谈会上发布了《“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业界专家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关于儿童保护机制的探讨。座谈会上还启动了“最美的春夏”关爱青春期公益项目。

  刘丽在去年3月2日参加了“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这个建议也是当年座谈会的倡议之一。在此基础上,刘丽进行调研、完善,提交了建议。带着推动儿童保护事业的责任感,刘丽说,“今年我又来了”。

  今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其中就提出推行未成年人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我们更应该关注“女童保护”!

  ▲“女童保护”负责人、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凤凰网公益频道主编孙雪梅发布《“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面对性侵儿童案件多发、高发的现状,代表、委员和专家呼吁加快落实儿童防性侵教育制度化,促进儿童防性侵机制建设,推动保护儿童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儿童性侵现状形势严峻,新形式不断出现

  根据《“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2018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

  报告中性侵儿童案例数据仅基于当年公开报道的案例,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例总量。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例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其中,利用网络性侵儿童等性侵新形式呈高发严峻态势,这类案件更具有隐蔽性,需要高度警惕和重视。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李薇介绍,在办理未成年案例中,检察机关发现性侵问题比较突出,网络猥亵是新型犯罪。从犯罪认定来看,非身体接触型性侵也能构成猥亵犯罪。去年最高检发布关于网络性侵儿童的典型案例,也是为了指导和支持地方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猥亵儿童犯罪。“家长发现网络猥亵情况要及时报案,相信司法机关。同时,要注意收集证据,检查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固定证据收集是一个难题。对于受害儿童,家长要站在孩子保护的角度多给予关心帮助,必要时对孩子进行心理治疗。”李薇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

  “每一件儿童色情制品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网络儿童色情制品的制作过程,往往本身就是实际性侵害儿童的过程,这些色情制品的传播也是对孩子的剥削与伤害。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色情制品的制作与传播产生了新的特点,网络使儿童色情制品的使用者、儿童性侵施害者产生了社群感与归属感。这些人通过网络交换他们的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交换儿童色情制品资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表示,从这个层面说,关注儿童网络性侵问题,需要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共同考虑。

  “女童保护”统计发现,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317起案例有204起明确表述了作案场所。204起案例中,发生在学校(含培训机构、托管中心)的72起占比35.39%,儿童活动场所是性侵儿童案件高发场地。

  “预防儿童性侵要有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处置的机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巡视员宋文珍表示,性教育、防性侵教育进学校,对于内容要把握好,到底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要做好评估。同时,防性侵教育要系统,性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要培养,要在性教育方面做好各方面的衔接。此外要树立公众的大教育观,提高公众的态度、知识、行为意识,包括对家长的教育要纳入到对家长指导的服务体系当中。

  性侵害不仅是针对女童,还有男童,各方面都要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