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青岛新闻网5月14日讯(记者 于泓)在过去的一周里,职业教育绝对是青岛教育圈的热词,随着一年一度的青岛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启动,媒体、学生家长相继走进职校校园,近距离感受青岛职业教育的成果。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青岛的职业教育俨然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作为青岛职业教育领域的翘楚,青岛电子学校近年来可谓是发展迅猛,从这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电子学校,而一所中职学校,如何能够获得家长的认可?如何在办学上有所突破?带着这些问题,青岛新闻网记者实地走访了电子学校。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跨国合作办学再下一城 满足学生深造需求

“家长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有机会更进一步的深造,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谈到学校的办学经验,电子学校副校长陈伟告诉记者,一所成功的学校,势必要得到家长的认可,认可的前提就是要摸清家长对于学校、对于学生的期待。

在摸索中,电子学校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满足于现有的中职教育,希望学生能够走向更高层次的学校获得深造机会,基于家长们的需求,电子学校提出了“丰富办学层次,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发展理念,

日前,电子学校“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获批,青岛电子学校与美国剑桥学院联合开展中美3+3模式合作办学项目,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美班采用“美方课程前置学习+中方课程境外认证”国际学分互认机制,学生在电子学校最多可获得48学分。毕业直接进入剑桥学院就读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专业后,含电子学校转入学分,总共修满120学分,即可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的美国波士顿学士学位。

除了中美合作办学,在此之前,电子学校通过统筹资源,还搭建起了3+3+2中日硕士、3+4本科分段贯通培养、3+4中加国际合作培养、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普职融通、职业中专、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八个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打通上升的渠道。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学生彩色粉末打印作品

丰富社团活动 成就每一个学生

除了担心孩子的未来,对于家长来说,对于职业教育的疑虑更多得体现在教育质量方面,这里所谈到的教育质量,一方面指的是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有一方面则指的是学校的德育建设,对于中职院校的家长来说,学校的校风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往往比学生的成绩更受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中职生在学习习惯、实际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电子学校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陈伟副校长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作为“1+1+1”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环,电子学校目前共有专业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学类等四大类社团46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社团管理方面,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学生们在学生们在社团中自我创新,同时,作为一所男女生比例9:1的工科学校,电子学校通过制定并实施《青岛电子学校学生手册》、《学生一日常规》《学生会干部量化规定》等管理办法,抓好常规教育;围绕崇德·尚礼的德育精神,通过主题班牌、主题教室,打造主题班级文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氛围。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更新专业设置为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对于一所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来说,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尤其重要,而作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动力库”,职业教育必须担负起服务对接经济发展的责任,而其落脚点就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上。

目前,青岛电子学校在已有的电子、电气、计算机三大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专业、新项目,先后开发创建3D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等新专业;学校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突出专业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以时下最热门的物联网技术为例,物联网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智能电网、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医疗健康、智能家居、工业与自动控制等方面应用广阔,电子学校与加拿大康尼斯多加高等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职业教育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抢先一步把最新的技术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去。

探访青岛电子学校:用教学成果为职业教育正名(图)

校企深度合作 毕业生月薪不输白领

从宏观上来看,职业教育要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而从家庭的围观角度来说,职业教育同样要给予学生自立于社会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