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0 18:52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反对哈佛大学录取政策的示威者举行抗议活动。10月15日,备受瞩目的“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初,美国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亚裔一案的审理进入尾声。该案自10月15日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审以来,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几乎成了一场哈佛大学招生揭秘会,让人们得以一窥美国顶尖大学神秘的招生过程。根据庭审公开的资料,哈佛大学的确对亚裔设置了更高的分数门槛,金钱和门路在该校招生环节中扮演的角色也比人们想象中的更重要。
招生涉及200个变量
11月2日,“学生公平入学”(SFFA)组织诉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亚裔案的庭审进入第三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10月29日,8名哈佛大学现在和曾经的学生作为证人出庭,以证明校园种族多元化政策的利弊。此前,刚卸任不久的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鲁·福斯特亦被传唤出庭备询。
与本案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哈佛大学每年究竟是如何从超过4万份申请中筛选出2000个录取名额的?
哈佛大学在庭审中展示了评估一名申请人的各种因素: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意向专业、个性评分、族裔、家庭背景、地理位置等。哈佛大学在庭审前提交的一次入学数据显示,这些变量多达近200个。哈佛将申请人分为14个不同类别,并给每人评出1至6的等级,1代表录取概率最高,6则意味着不可能被录取。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这些评级依据“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等客观指标,也包括个性评分,如性格特征、面试感受等主观判断,而这恰恰是SFFA质疑的。原告律师亚当·莫塔拉指出,在诸如勇气、可爱等个性评估方面,哈佛给亚裔生打出的分数较其他族裔低得多,这是“让种族偏见的狼从前门进入”。
对此,已在哈佛大学担任招生主任30年的威廉·菲斯蒙斯在法庭上解释称,他们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些因素以公平的方式发挥作用。例如,一名来自越南的学生考试成绩只属中等,但同样被录取,原因在于他表现出了“富有感染力的快乐个性”。另一位被录取的学生分数也不高,但她曾在一个管弦乐团担任第一小提琴手,并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老师们评价她是一个“谈吐得体、雄心勃勃、幽默风趣的人”。
法庭文件和庭审证词还揭示了哈佛大学招生的一些特别渠道,如“额外考虑”提高了申请人的录取概率,“院长关注名单”是有势力的申请人的花名册,“Z名单”则是学业一般的学生通往哈佛的一种后门。据《新西兰先驱报》网站报道,在“Z名单”上的申请者仅需延期入学一年即可进入哈佛,坊间传闻奥巴马的女儿玛丽亚·奥巴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入学的。
亚裔分数门槛最高
庭审证实,哈佛大学在招生中确实对亚裔提出了更高的分数要求。菲斯蒙斯在作证时承认,亚裔生需要更高的分数才能被录取。非裔、印第安人和西裔美国高中生,凭借约1100分的SAT分数(总分1600)就可以收到预录取函,而亚裔美国人往往需要比前者高出约250分(女生1350分,男生1380分)的成绩,才能收到预录取函。
原告律师约翰·洪斯称:“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菲斯蒙斯反驳称,校方瞄准某些群体是为了“打破循环”,以吸引那些通常不考虑申请藤校的人。他举例称,某年哈佛曾以1310分为标准线录取了人口稀少地区的白人学生,但并未以这个分数录取同一地区的亚裔。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从1990年至2011年,美国亚裔应届高中毕业生数量从40万增加到80万左右,在加州理工学院这样完全没有种族配额的高校,亚裔学生数量从1990年的20%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但在哈佛和耶鲁,这一比例从20%下降到15%至17%。
哈佛大学一份2013年的内部研究也显示,加上学术之外的因素,例如“父母是否为校友”“是否喜爱及擅长运动”等之后,亚裔是该校录取比例下降的唯一群体。但菲斯蒙斯否认这是对亚裔的“惩罚”,强调个性评估只是哈佛“全面评估”的一部分。被告律师威廉·李也否认歧视指控,称录取中的种族配额政策只能帮助有潜力的学生,因为校方从不认为申请人的族裔是负面因素。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哈佛招生办资深副主任罗杰·班克斯在作证时表示,招生人员通常并不知道申请人的细分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