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现状浅析

 

【工运探讨】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现状浅析

●乔健观点

2017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下,职工就业稳中有增,失业率创2008年以来新低;职工工资持续稳慎增长;社会保险趋向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安全生产稳中向好;劳动争议呈现总量和涉及人数双回落。

2017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下,职工就业稳中有增,失业率创2008年以来新低;职工工资持续稳慎增长,国务院深化治理工资拖欠;社会保险趋向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安全生产稳中向好,中央意见为改革发展指明路径;劳动争议呈现总量和涉及人数双回落。

就业稳中有增

2017年1月~9月,职工就业形势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很多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纪录。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的核心指标好于往年。当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同比增加30万人,接近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95%,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是从重点群体就业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总体平稳有序,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市场供求与企业用工持续改善,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三季度市场求人倍率达到1.16,创历史新高。

就业呈现出新进展的原因在于,一是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二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增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就业方式的出现,增强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三是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四是得益于积极就业政策效力的进一步发挥和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特别要把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主要举措,破除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健全“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此外,做好重点人群如大学生中的困难群体、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职工工资持续稳慎增长

2017年1月~9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同比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实际增长6.6%。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9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0万人,增长1.8%。三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459元,增长7.0%,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在最低工资方面,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0.4%。其中,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2元。

为强化治理工资拖欠顽疾,2017年7月,人社部印发《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要求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被欠薪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要求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的规定,到2017年底执行按月足额支付工资规定覆盖8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8年底前覆盖率达到90%,2019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收入分配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同时,要求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社保趋向法定人员全覆盖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05亿人、11.29亿人、1.86亿人、2.24亿人、1.90亿人,同比均有增加。1月~9月,5项基金总收入为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7%,总支出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

职工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20元左右。

当前,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金收支失衡,近年来,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超过基金收入增长率;二是中断缴费或蓄意少缴现象较为严重,每年都有很多参保人员中断缴纳养老保险费;三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个人账户难以做实;四是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较低,抚养比不断提高;五是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压力和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