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乡风文明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帮助相关考生更好的备考,甘肃中公教育为各位准备了丰富的行测和申论备考资料,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申论热点:乡风文明,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阅读。

【热点背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理论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这个软件不能软;实践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难点,这个难点要突破。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表明观点]

乡风文明反映的既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同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样的五项标准之一,也是农民自身提高素质、增强幸福感的需要。同时,它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权威论述]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习近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习近平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

[乡风文明的重要作用]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振兴乡村的主体是农民,最终目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乡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社区的整体进步。而形成良好的乡风,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正确处理富脑袋与富口袋的关系;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基础。农村基层民主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村务和政务公开。这必须以农民具备民主意识和民主生活习惯为前提,必须以党组织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民主为遵循。只有促进乡风文明,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乡规民约,提高农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并形成办事民主的作风和依法办事的习惯,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重要方面。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希望生活在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社会环境,盼望享受到现代化文明成果,这是农民群体的一致追求和愿望。只有促进乡风文明,才能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乡村的全面发展。

[存在问题]

重视物质文明轻视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精力。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迁徙,过去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的格局已被打破,情况变化了,乡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变化。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地方重视不够,有些地方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致束手无策。

重视政府主导作用轻视农民主体作用。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投入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没有自身积累,往往是政府量力而行地办一些具有民风民俗和文化引导的基础性工作,不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成了局外人。有的把乡风文明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给农民修活动室、送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农民反而觉得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使乡风建设的空间越发变得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