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2 15:17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核心提示
连平在广东地区是最后设立的行政区划之一。明崇祯七年(1634年),朝廷从河源、和平、长宁、翁源四县划出部分土地,组建了新的州境——连平。
根据雍正《连平州志》中的《建置志》记载,官员们在决定是否建县或建州时,进行了细致且周全的考量。他们不仅关注建县本身的问题,还深入探讨了如何确保新设行政区域的稳定与发展,并积极解决建州所需的资金问题。
连平州地图
如何长治久安?建县之议悬而未决
九连山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容易成为盗贼聚集之地。平定盗贼后,如何防止叛乱成为当务之急。建县,是最好的措施。这是有先例的:赣抚王文成(王阳明)公,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歼池大鬓,遂割龙河两县置和平,而以和平巡检改浰头。至隆庆初年,平赖时清、王西桥等贼巢,复于秋乡建永安县(今紫金县),而于鸿雁洲建长宁(今新丰县),所建处渐染风化,民差有宁宇,此皆未了之事,以须后起者渐次振举。
九连地区是怎样的一处有潜在动乱危险的地方?官员与民众都认为,九连一山蛮峰险峻,严穴深阻,且地界四省之冲,壤错畸僻,盗贼们得以利用这些地形之便来盘踞。官府约束鞭长,法令难施,声援易阻,故梗化之徒得穷据哨党而横行。像常山之蛇,首尾不得相救援,就是因其“势”,所以叛辑无定,征剿时勤。九连一地数十年来,为良民罕到之处,群凶负固之区,陈万发难其间,虽率师讨平,似可安于无事,但山险路阻,一夫揭竿群起附乱,又是长期不得安宁。其险阻犹在。如何惩前毖后,预防思患?不少官员认为,设治控制、置兵防守实为永图。
但朝廷的讨论意见不一,就像盖房子一样,意见纷纭,无法定案。《连平州志 建置志》里对这段时期的官牍往来作了记录。其中,记录了到明朝崇祯年间,针对九连山地区盗贼平定后的善后措施,特别是关于建立新县(连平州)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崇祯六年(1633年)年初,赣都御史陆问礼、两广总督熊文灿先后上奏称:“九连山的贼巢已被清空,百年大计应当周密考虑,现谨陈述善后事宜,恳请朝廷下令审议,及时实施,以实现长治久安,巩固边疆。”
广东巡按梁天奇也上奏了类似的内容,他于崇祯六年正月十五上奏,正月十八得到圣旨:“九连山等处设兵屯守似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奏疏中提到的责成该道督率府县清丈建设,以及虔镇会同处置事宜,均依议执行。在险要地方创立新县,本地武职和近地守令必须选用合适的人选,要求按督等官员认真处理,道臣也应长期任职,以确保长治久安。着督抚官议处具奏南雄,修城既有捐资,地方应设法修缮,不得挪用桥税,地图留览,钦此。”
随后,广东布政司转行各道进行查议,同年十二月初一,兵部再次回复称:“两处贼穴既已平定,若要杜绝乱源,必须设立县治,恳请圣上采纳,以广施圣化,实现久安。”兵科抄出南赣巡抚陆问礼的奏疏。
广东巡按钱守廉上奏称:“贼穴幸已荡平,城邑必须尽快建设,谨以微臣的阅历,据实呈报形势,恳请圣上垂念岭表岩疆,慨留节省站银以济一时工费,以图万世治安。”两广总督熊文灿也上奏称:“贼巢已平,城邑当建,谨就近日勘实情形,上恳圣明乞留站银以济工费,以垂久安。”兵部对此进行了审议。
崇祯六年十月十三日,圣旨下达:“九连建县事宜还需由督抚按从长计议,并与道府商议,确定何官堪任,责成通行确议,具奏其兴工诸费。着设法措处节裁,站银系边备急需,不得专事请拨,钦此。”
建县还是建州?官员实地考察可行性
其实连平最初提的也是建县,建州的提出,是在巡抚史钱守廉、守道洪云蒸、巡道周梦尹等,亲自驰临九连山实地考察,察看险易、权衡利弊之后。
平定陈万后,岭东的守巡开始清理贼田、选择县址,经过多次商讨还是未能定下来,钱守廉便说道:“百闻不如一见,怎么能因为路途艰险就不去实地考察呢?”于是,他与守道洪云蒸、巡道周梦尹一起,从程乡骑马快速赶到平远的石窟,仔细观察了之前提议迁县的地方,然后直接进入九连山的险峻地带,足迹遍布各处,评估地势的险易和阴阳。
那时正是酷暑天气,钱守廉还单骑进入盗贼的巢穴,亲自进行勘察,确定了建县的基础。他看到那里山清水秀,县治的基础可以建立。看到所需的木石可以在附近的山上采集,砖灰可以在附近的地方烧制,各种材料都很充足。他还看到丈量没收贼人的田地,可以用来养兵并设立军营进行防守。种种筹划都已经成熟,只是工程费用需要在捐助时筹集。因为担心捐助的困难,所以请求用站银来补充。但不到几个月,捐助和征集来的资金就达到了二万余两,那么费用不足部分就不多了,也就不必为筹措资金的艰难而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