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探寻南康家具历史文化渊源和成就

 

                 从千年木匠到千亿产业——探寻南康家具历史文化渊源和成就

“木客”文化渊远流长

南康——一座有着千年璀璨历史的客家古邑。“衣冠文物之名区,财赋舟车之都会”,商贸文化积淀深厚,其木匠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追溯两千多年前,《淮南子·人间训》有记,公元前219年,秦征百越。发卒五十万,兵分五军,其中一军驻守南野,军中不乏抓派来的“奇技淫巧辈”,负责凿渠开山、伐木营造。这些人被史册所记载,称之为“木客”。

△《淮南子》第十八卷《人间训》

南朝顾野王《舆地志》曾记载木客:“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的营生技艺。南朝邓德明在《南康记》中,也曾多处提到了南野的“木客”。《晋书·卢循传》曾说“初,道覆密欲装舟舰,乃使人伐船材于南康山”。《唐书·张元素传》又云“隋家造殿,伐木于豫章”。《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又载:于都君山上有玉台,方广数丈……山上有鼓吹之声,山都木客为舞唱之节。《赣州府志》记载:木客隐居,在虔州上洛山,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避隐于此。唐代备受王维推崇的南康籍诗人綦毋潜,其祖辈世代皆为木匠。这些记载表明,早在秦汉时期,南野一带的木匠技艺纯熟并盛兴。

△《舆地志》

△《南康记》

△《晋书·卢循传》

△《唐书·张玄素传》

△《太平御览》

△《赣州府志》

工匠精神传承不息

沿着时间和历史的脉络追溯,千年木匠文化传承仍在继续。南康自古“男做木匠 女做裁缝”的俗语,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木匠村”、“蔑匠村”、“铁匠村”、“斗笠村”等传统手工业专业村,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最好见证。

而南康木匠们,用一把刻刀雕琢岁月,独运匠心地,打造一座座亭台楼阁、祠堂庙宇、廊桥土屋、生产生活器具。

甚至参与修建吴王阖闾姑苏之台、明代故宫、上海古城、宋城虔州、崇义县城……南康木匠也是宋代赣南造船史上的一股主导力量。毛泽东《寻乌调查》报告里,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巍峨的庙堂,还是在朴实的民间,都留下了南康木匠们精妙绝伦、浓墨重彩的一笔。

△卢屋村卢氏宗祠

△谭邦古城

△九井十八厅

△赣州郁孤台

十万木匠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