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梧州市藤县概况

 

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苍梧县,南毗容县、岑溪市,西靠平南县,北接昭平县、蒙山县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属南亚热带季风区,全年夏长冬短,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具有发展亚热带名优特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县19个乡镇,总人口91.61万,总面积3945.62平方公里。藤县人杰地灵,是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是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故乡,也是西江流域广大群众敬仰的龙母的故乡,同时饮誉全国及东南亚、获“世界狮王”称号农民狮队就出自藤县美丽禤州岛上。

改革开放以来,藤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全县经济项目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为25.63亿元,农业总产值25.89亿元,工业总产值18.6亿元,财政收入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3元,综合实力明显增长。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12黄金、重晶石12花岗岩、铅锌12硅等18种。其中钛矿贮藏量大、品位高,总储量约2150万吨,堪称“中国钛白之都”。高岭土总藏量约300万吨。县内农产品资源丰富,西瓜玉桂、八角、松脂、蜜柚、优质谷成为了藤县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全年西瓜15万吨,玉桂5万吨,名优水果5.5万吨,松脂3.5万吨,优质谷37.4万吨。1997年挤身于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之一,同时,又是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2000年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称号,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玉桂之乡”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晚熟江口荔枝生产基地”。

藤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全县主要工业有钛白系列,林化产品系列以及建材、制砖、制糖、农产品加工、麻纺、丝绸、制锁、胶合板等。其中钛品、松香是该县工业支柱产业,全县钛-3.5万吨,松脂3.5万吨,松香2.7万吨,松节油0.39万吨。钛品、松香、桂油是我县主要出口商品。近年来,我县注重抓好国有企业改革,采取承包、转让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县工业企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同时,我县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制订优惠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九五”期末实际利用外资6191万元,发展三资企业46家,三资注册资金达3600万美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此外,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南梧二级公路以及321国道从境内通过,在建的南广铁路则通过藤县境内。现在建成的境内二级公路有蒙太二级公路和潭太二级公路等。浔江径流县境74.3公里,水运客货轮可上通贵港、南宁、柳州,下达梧州、广州直至港澳。在建的藤县西江大桥可望于年底通车。藤县水利资源丰富,已经拥有中小型发电站21座,装机容量31.62万千瓦,年发电量12455万千瓦时。全县已经建立移动电话基站21个,开通县城至各乡镇自动电话4646门。县内20个乡镇和118个村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寻呼,通讯网覆盖面逐年增大。随着县城河东新城区开发建设,城区面积成倍扩大,初步形成小城市规模。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区的太平、蒙江、天平、潭东、塘步、金鸡等小城镇建设也获得了较快发展。

藤县将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热诚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共创美好明天。

历史沿革

藤县历史悠久。1963年广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来藤县进行田野考古,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10多处,证明距今约1万年至4千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秦以前藤县属于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划入秦朝的版图,属南海郡辖地,郡治番禹,即今广州。秦末汉初,赵陀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藤县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南海、苍梧等九郡,今藤县为猛陵县地,属苍梧郡。三国时代(公元22O年一280年),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分猛陵县地设置安沂县,后因地盈宽广,晋安帝义熙中,分安沂县地置夫宁县,同属永平郡。南朝梁代改安沂县为安基县。当时的夫宁、安基仍在今藤县县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永平郡。十年(公元590年)置石州,十二年(公元的591)宁县为永平县。十二年(公元592年)改石州为藤州,这是藤州得名之始。十九年(元599年)增置隋安县、淳民县,均为藤州辖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藤州复改为永平郡,统辖永平、安基、隋安、淳民等县,郡治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