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31 10:40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掌上黄冈热文推荐:
黄州,前界大江,后倚崇阜,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凡地名的产生是有其缘由的。一个地名或有多种传说,一个传说或依附于多个地名。黄州地名的多姿多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时过境迁的岁月钩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从黄州地名,品味城市的“雅”与“俗”“精”与“糙”,“活”了地名,添了记忆,黄州这座城市地名背后的故事,我讲给你听……
黄州
黄州是古行政区划地名。其名始于公元579年(北周大象元年),距今有1400多年。
黄州区全景
199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县设立黄州市,其地域范围仍为黄冈县。1996年5月,撤销黄冈地区设置黄冈市,撤销黄州市,分设黄州区和团风县。此时的黄州前为市,行政区划地名是县级,后为区行政区划地名虽保持县级,但所辖地域只有黄州市的三分之一。此间黄州在京九铁路上设有火车站,在全国铁路交通图上出现了“黄州”车站地理实体地名。2014年,黄州区辖3个镇、1个乡、4个街道。版图面积362.37平方公里,总人口35.10万(数据来源《黄冈统计年鉴》2015)。黄州区是黄冈市中心城区,是中共黄冈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团城市之一。今日黄州,就城市建设而言,其地域范围远远超过历史,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区街道纵横,高楼林立,初步形成东临三台河,西滨长江,南抵巴河口,北近禹王城。“八纵十横、二环四出”的城市构架。2012年,黄冈市人民政府决定黄州中心城区继续东扩,即将路口镇南部的白潭湖地域规划为城东新区。到2025年,黄州城市规模达到占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的中等城市。
清乾隆黄州府城图
考棚街
考棚街是黄州城内的一条古街道。清光绪初年,黄州府新置齐安驿马号,要在城内购置民宅地基,在官方地契上才看到“考棚街”的字样。宋末,考棚街北起黄冈县学门,南抵箭道口。清末,考棚街为南北走向,由三段组成。北为县学前街,路铺长条石;中为姚家阁街,北起上马石,南接一字门街;南为一字门街,北起上拱桥,南抵一字门口,街道较为宽阔。
考棚是封建科举考试的考场,府属管理科考事务的机关称试院、考院或贡院。黄州府城内的试院在洗白街,所辖考棚在其院内,遗址在今黄冈军分区的东西院内。
▼黄州文庙
▲河东书院
考棚街是黄州府城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条街道。其地标性建筑物有二:街北端有县学文庙,街南端有河东书院。此二者是古代府、县两级教育机关,亦是古代黄州人文荟萃之地。
青云塔
青云塔位于黄州古城南郊(今城区宝塔公园内),俗呼“宝塔”。该塔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塔址在安国寺南之钵盂峰上,滨临大江,与鄂州西山相对峙。
青云塔身呈八方体,以八卦之乾、兑、坤、离、巽、震、艮、坎为方位门名。全塔共有塔门56个,其中能通者为实门,计16个,有门框而不能通者为虚门,计40个。塔高7层,每层8门,方位大小相同。这种虚实相间的安排,既保证了石塔的坚固强度,结构合理,又能通风采光,外观整齐匀称,给人以美的感受。塔底层之乾、坤、巽三门为实门,可供游人入塔内。西北面之乾门为正门,门楣上嵌有“全楚文峰”石匾。西南面之坤门是进入石塔第一层的实门。塔底层内室面积为16平方米,有描写塔外景观的对联一副:“万丈文光辉石室,千烁庙貌傍江城。”在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此二门为实门符合易经原理,为人理解,但巽门为实门,且为游人入塔登顶之门,人们不解其意。游人到青云塔前,在塔外观看就可以发现巽门正面对东方,方向吉祥,如巽门登石阶,见壁上嵌有“青云直上”四字,豁然明白:巽代表风,由此门拾级登顶,有乘风直上青云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