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0 11:5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针对河北省数智平台推送的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问题线索,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通过调取项目档案、卫星图斑比对等方法,以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履职整改。通过个案办理推动实现耕地资源浪费的类案监督,并形成专题报告呈送地方政府,对在建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系统治理。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二周年典型案例;被省检察院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评为“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
2024年7月24日,枣强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高标准农田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曾经的“非粮化”地块已经变成大片的玉米田,绿浪翻滚,生机盎然。
时间回溯到2023年的冬天,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向枣强县人民检察院推送的一条线索显示,辖区某村的高标准农田上存在“非粮化”问题。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随即赴实地调查,发现大片农田被用来种植林木和金银花,并未用于粮食生产,造成耕地资源浪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无人机航拍高标准农田“非粮化”图片,在高标准农田上种植树木,侵害耕地资源。
2024年1月3日,枣强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启动立案调查程序。运用无人机勘查20余次,一次因天气寒冷无法起飞,之后启动实地测量。经过调查取证,枣强县人民检察院最终核实了该村160余亩高标准农田被流转种植树木、金银花的事实。
2024年2月2日,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属地政府召开了督促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听证会。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人员对检察机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行为表示肯定,相关行政机关认领责任就下一步如何履职整改、落实管护主体责任等事项进行表态发言。
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召开高标准农田公开听证会。
听证会结束后,难题接踵而至。承包户以“投入十余万贷款”为由拒绝复耕。为了尽快推进复耕工作,枣强县人民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和农业专家研究扶贫项目金银花移栽方案,增强检察建议的可操作性。之后,枣强县人民检察院向属地政府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切实履行耕地保护监管职责,恢复案涉地块的耕种条件。
不仅如此,枣强县人民检察院多次向承包户释法说理,终于在第四次时迎来了转机。2024年3月18日,镇政府有关负责人、村支书、承包户首次围坐在一起,经过深入交流,承包户最终同意将金银花移栽到非高标准农田,这样既保证了高标准农田的种植标准,又尽可能为承包户保住了金银花产量。村支书和承包户等人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案件到此还没有结束。枣强县人民检察院办案团队认为肯定不止这一处高标准农田不符合种植标准,要对高标准农田来个“大体检”,推动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此后,枣强县人民检察院走遍全县11个乡镇,对23万多亩高标准农田逐一排查。这一路,发现除了“非粮化”问题外,有的喷灌设施成了摆设,有的机耕路因权属纠纷变成了“断头路”……面对这些问题,枣强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相关部门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立案后通过走访调查固定证据,并向相关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全方位监管。
在枣强县人民检察院持续的跟进与监督下,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全县2024年新建和改造的5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得以规范建设。
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邀请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对高标准农田整改效果进行跟进监督。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护高标准农田,就是守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底线。作为公益诉讼检察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枣强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诠释检察担当,为牢牢守住农民的“铁饭碗”,贡献更多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