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博罗县华侨中学:做最好的自己 考更好的大学

 

  校园里,古朴的华清桥静静地横跨在荷花池上,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庄严而宏伟的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心,如同一位智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知识的殿堂。教学楼的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名言及优秀毕业生的照片,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建校30多年来,博罗县华侨中学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以“侨梓文化”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做最好的自己,考更好的大学”育人理念,高举“五育并举”大旗,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擦亮艺体办学特色等举措,持续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五育之花”在校园精彩绽放。

  

  学子青春飞扬。

  创新教学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课堂体系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华侨中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需设课、因材施教,推行“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课外扩展)双循环教学模式,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和有效补充。

  在文学社里,同学们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品味经典文学作品,用文字记录成长与生活的感悟。英语社的同学通过英语配音、英文电影赏析、英语文化分享等活动,训练口语表达,培养语感。合唱团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感受音乐的律动,用铿锵有力的和声唱响青春的梦想,释放着新时代少年的活力。

  “做最好的自己,考更好的大学”。“第二课堂”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侨中学坚持教研、教学“两手抓、两促进”,引导教师们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走向教学科研,以教研探索成果促进教学进步,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大力倡导并实施“侨中模式课堂”。侨中模式课堂的核心是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和学习上;共有新授课、试卷讲评课、高三第一轮复习课等三种模式。经过近5年的摸索与完善,已逐渐成形并走向成熟。

  “侨中模式课堂作为华侨中学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营造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校教研室老师表示。在课堂上,教师们充分运用侨中模式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达到课堂预设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积极开展“侨中模式课堂”示范课活动。教师们在示范课中各显身手,精心设计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充分展现侨中模式课堂的特点。评课环节,老师们互相点评,为推动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效度、有深度的侨中模式课堂助力赋能,提质增效。

  该校通过创新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课堂活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两年该校本科上线人数已突破千人大关,每年都有70多名同学被“双一流”、211等重点高校录取。此外,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王跃煌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目前,学校拥有2位正高级教师,成为区域内拥有正高级教师人数最多的县城高中。

  

  心理游园会护航学子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

  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德育课程体系

  人无德不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华侨中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命脉,而德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华侨中学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德育形式。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将德育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