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01:5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海安,江苏南通下辖县级市。每年高考一结束,当地人便开始习惯性地等待捷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中”)2022届高三某班的“蹭饭图”曾在网上传得很广:清华、北大7人,复旦、上交7人,南京大学10人……仅从高考成绩来说,海中就有足够骄傲的资本,但学校党委书记吕建却不希望公众目光过多聚焦于此,“高考成绩只是海中素质教育的副产品”。
高考招生季,校园周边宾馆一房难求
每年夏天,百余所高校的教师来海中招生宣传,导致校园周边宾馆一房难求。有些高招老师连续10多年都来报到,并且在离开前预定好来年的房间。
海中高考高分段人数,经常超过省内一些设区市所有学校的总和。以2018年为例,该校在江苏省文理科前10名中占了5人,前100名中占了26人,前1000名中占了111人。
这份骄傲甚至写进了海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高考高分段人数保持全省领先;2021年,教育教学质量省市领先,南通市高考第一名花落海安;2019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花落海安……
因为这所优质县中的存在,不少已在外地工作的海安人,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回来读书。经常有家长领着小孩来海中“认门”,告诉他们“这就是海中”。
海中校园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形成一道“天然隔断”。校门一侧,是海中前身——私立紫石中学的老校门,青砖门柱,石板步道,是海安市历史建筑。
1939年,著名爱国人士韩国钧出资建立私立紫石中学。如今,新旧校门比邻而立,彰显出这所县中的历史变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这方教育热土上,海中就是最高学府。80多年来,一批批海中学子,从这座苏中偏北的小县城出发,开枝散叶遍布海内外。
不是“超级中学”,办学条件却是县中罕见
近年来,多地出现了坐拥资源优势的“超级中学”。它们通过不断挖掘优质生源,打破了当地原有教学格局,不少县中的办学成绩因此下滑。
在江苏南通,县中招生坚持以县为主的体制已持续多年。各县区的普通高中只能在本区域内招生,学生也不能跨区域流动。位于南通市区的普通高中,同样不能向下“掐尖”。
吕建认为,这种以县为主的体制,最大程度地维持了南通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各区县都有一所实力强劲的县中,共同筑起南通这块现代化教育的高地。
海安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有5000多人,其中3000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海中招收800多人。
当地除了海中,也有另外几所普通高中。“你们难道不算在全县掐尖?”海中教师时常听到这样的质疑。
“海中确实接收了区片内的优质生源,但我们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的成绩可以拿到全省去比,这就是海中的价值。”海中语文老师何咸钧说。
这位连续17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老教师感慨道:“得当地之英才而育之,对教师来说也是莫大荣幸。海中鲜有教师流失,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师生互相成就。”
海中为什么一直这么出色?这个问题已经探讨多年。“我认为除了海中有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办法有行动的教师队伍,也和海安优质的基础教育息息相关。海中是孩子们迈进大学校门前的最后一支接力棒。”海中生物教师陈云说。
海中不少学生社团,周末或者寒暑假都会推出兴趣班,吸收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去年考上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王伟涵,初一时就参加了海中组织的计算机编程班。初中毕业如愿迈进海中大门,如今又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海中的存在,对整个海安教育生态起到了很好的涵养作用。”海中团委书记许尧说。
从生源数量和来源来看,海中不是“超级中学”,却有县中罕见的办学条件——
8000多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创设了学校和多所名牌高校合作共建的红学、文创、古籍、国医、国防、文学、教育、视听等八个主题馆,拥有30万册藏书,是“中学里的大学图书馆”;学生艺术中心有供学生表演使用的专业剧场;有学生可以参与实践的光影课程基地和摄影博物馆;有当地书画名流开设的供学生体验的工坊……
学生科创中心有60多个现代化实验室,木工、金工工具都是行业内最优产品,“学校的所有举措都是为了育人。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我们就舍得用精力舍得花钱,但这些投入一定要用起来,绝不能摆在那里浪费。”海中校长董裕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