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江南时报】一群风雨兼程的追梦人

 

那群人,只因承载了一份神圣,便多了一份担当。

这注定是甪直教育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历史的指针缓缓划过2014年8月,甪直中学,这所已有72年历史名人辈出的学校,以“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命名的高中,正式分校。

这里是叶圣陶大师曾经任教并实践教育理念的地方。月下金银耀校园,大师如海播春风。

无论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还是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杨海波,无论是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王敏生等还是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校并亲笔题词,饱含着多少热望!

桃李天下美名扬。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材又是甪直中学的骄傲和自豪。有我国潜艇设计师,核电站专家、葛洲坝总工程师,有将军、有博导,有上南极和北极的首席科学家。历史走进新世纪,对老一辈来说还是值得欣慰。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官、苏州市文科状元、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还有那飞行员录取达6人的比例。

七十多年的风雨岁月啊。从1942年9月创办的“私立甪直初级中学”到1945年更名的“私立鲁望中学”;从1956年8月易名的“吴县甪直初级中学”到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后更名的“吴县甪直中学”;从1998年重新规划扩建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到2004年作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停留在已有的成绩上是学校发展的最大危机。下一步往何处去?传承创新,继往开来,秉承一代师表“未厌”校训,承载辉煌的办学历史,面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教育必须作出一份庄严的承诺。

现实是严峻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社会的期待,家长的热望,学生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呼声,所有这些让甪直中学领导心潮起伏,心有千千结。人文魅力如何续长卷?全体班子人员以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决意负重奋进,突破困境。

冷静观察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比较分析。

“坚持核心价值、砌实教学基础,丢掉思维定式,提高教学质量,重塑自我形象,更展鲁望雄风“理念的提出就像是为全体教师的生命挂起了一盏灯”。

求生存,谋发展。从转变方式形成正确的质量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育人观到攻坚突围,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昂扬走在了创品牌的道路上。

这是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收割,找准推进教育均衡的着力点,推进均衡发展是必须致力的一项长期任务,任重道远,但充满信心。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近五年来,综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在99%以上,高考升学率达98%以上,本科率达50%以上,在苏州市 “省三星级高中”中均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等一系列省市级荣誉。2014年,高考更是大幅超额完成预测目标,鲁望班本二达线率、普通班本二贡献率均创历史新高,“低进高出”再获佳绩。2014年,先后获得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3项,区级荣誉14项。

如今,这个新命名的甪直高级中学拥有区、市名师和区、市学科学术带头人达22名,教育硕士18人,共有112名教职工,24个班级,851名学生在这诗意人文的校园里开卷抒怀。

共生价值观向社会展现的是教师职业价值,激励着教师走向新的境界,支持着教师走过更加开放的、深度的学习历程。

这是信仰的组合。

这是智慧的凝聚。

风清才能气正。坚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徒有虚名者失去光环,让滥竽充数者失去掩饰,让以貌取人者彻底失望;更要让默默无闻者脱颖而出,名不见经传者崭露头角,让有真才实学者大显身手,让勤奋者大有作为,让正能量占领校园的每个角落。

“共生”价值才承载着学校教育使命而诞生。赋予领导班子“共生”的含义是:认识自己,做有胸怀的实践者;明确目标,做有勇气的开拓者;重塑自我,做有魅力的带头人;加强管理,做有担当的领头雁。从每月行政人员听课节数按时的公布,接受教师监督到年终进入行政量化考核指标到建立的任用考核机制,甪直中学牢牢把握这个基点。

今天的成绩也是所有教师智慧的凝聚,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开放合作的职场环境为载体形成的专业共同体的结果。赋予教师的共生含义是:与学校共有“忧患立世、质量立校”意识,让老师有激情有憧憬,树立能吃苦的奉献精神,特别能合作的团队作风,特别能动脑筋的治教风格,甪直中学牢牢把握教师层面这个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