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济南燕山中学:让思辨文化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力引擎

 

  眼光向内聚焦发展,守正创新思辨前行。作为历下区最大规模的公办初中学校,近年来,山东省济南燕山中学以创建领航学校为契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把“自我诊断”作为领航学校创建和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的智慧工具,让诊断思辨文化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勇担学校改革先行探索的责任使命,2021年被确定为第二批济南市“领航学校”立项培育校。

  挖掘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被写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激发办学活力源泉的以诊促建,从同伴、教师、教学、课程等八个方面对学校功能进行系统描述和综合判断,帮助学校获取来自广大师生视角的真实信息,把脉问诊数据分析、科学探究策略研制。2022年,学校《运用自我诊断推进学校变革的实证研究》荣获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探索深化教改的多元路径

  在长期持续开展以诊促建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步建立了“诊断——分析诊断数据——发扬优势经验、查找问题所在——分享诊断数据、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改进措施——着力改进工作——再诊断”的教育改革工作思路和指向不同群体的多元成长路径。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组织运转效能。建构了以级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优化重组了教育服务中心等职能处室。对比五年的诊断数据,师生对“年级”这个大家庭的感受越来越好。“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于学生成长”“干部服务于师生”“职能部门服务于教育教学一线”的理念已逐步形成。

  升级诊断工具,找准队伍建设发力点。每学期使用的诊断工具均为每一个团队基于学生的发展、经反复集体研讨的智慧结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更是将诊断作为落实“双减”的解码器。学校倡导什么,就诊断什么。精心修订的诊断工具,使干部教师明确学校所倡导的重点与努力方向。每一次诊断后的反思发现,都会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

  借助诊断数据,实现干部教师精准提升。拿到鲜活数据后,学校、各组织负责人、教师和职员分别解读数据图表,反思数据原因,开展交流研讨,而优化工作策略。从最近一次学科诊断数据可清晰读出老师们对专业成长的较高诉求。于是,紧扣新课标脉搏的“大单元教学”主题系列培训以最快的速度被安排到日程中。基于诊断数据的订单式培训引导老师们以问题为导向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现有区级以上名师优管、教学能手25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46名,占总人数的54.28%。

  聚焦三个方面,推动减负提质增效——

  重构课堂教学。2021年秋季学期起,学校将每节课从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既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又倒逼教师的课堂高效。“任务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组织”等诊断观测数据,为教师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指明了方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深化作业改革。每学期的作业专项诊断,收集来自全体学生对于作业量、难度、形式、分层、批改、收获等数据,将其作为改进作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成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一环。济南市初中学科优秀作业设计评比活动,学校多个学科获一等奖。

  完善课后服务。对课程实施开展全方位诊断,基于新课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习理念,融合国家“双减”工作要求,更新完善包括国际象棋、劳动教育、走班选修等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让学生更有获得感。2021年,学校获评山东省首届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

  如今的燕山,“变”已成为她前行征程中的新常态。持续深入的自我诊断给学校带来的最大红利,是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诊断、反思、分享、改进”渐成习惯。积淀的诊断思辨文化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有效激活学校内生动能,而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辐射引领彰显责任担当

  随着以诊促建的深入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实效得到自主、显著提升,形成积极影响力。2018年,校长受邀参加“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全国第四届高峰论坛”,并以《全面诊断、主动变革,培育学校持续的反思力》为题作经验分享。2020年,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战疫有谋,教育有方”栏目中直播分享疫情期间教育管理与诊断反思。2019、2021、2022年,校长三次在区教体局新学期开工会上以学校自我诊断为重点内容作了典型发言。五年来,《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以《擎党建旗帜,育燕达学子》《诊断文化推进学校变革》等为题对学校教改实践进行了多角度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