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0:4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百年前的文华书院学生。 武昌文华中学供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5日讯(记者:杨枫) 11月4日清晨,武昌文华中学高中部学生,该校铜管乐队乐手傅瑞科吹响了手中的大号,迎来崭新一天。傅瑞科说他所在的铜管乐队已经传承了112年,而文华中学今年则将迎来150岁生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昌文华中学于11月中旬即将举办150周年校庆,这所掩身在粮道街的六年制完全中学,低调得从不显山露水,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被专家们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历程的“活化石”。
今日武昌文华中学。
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新式学校,张之洞在湖北办新学曾到“文华”考察取经
在武昌文华中学的校史馆,记者看到,武昌文华中学的源头为文华书院。1871年,美国圣公会为纪念首位来华主教文惠廉,在武昌昙华林创办了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开办之初,仅招收了5名男童。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入学,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和住宿费,还为每人每天提供六个铜钱的津贴。很快,学校拥有了14名学生和1名教师。
原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曾主编《武昌老地名·街巷地名篇》《武昌老地名·人文地名篇》等书籍的武昌城史专家刘翔介绍,武昌文华中学源于文华书院,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文华书院开办之初率先实行每年三学期制,每个学期结束后有一个短时间的假期,与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传统佳节相一致。1885年,文华书院迎来了一位名叫巴修理的院长,在他任职期间,文华书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史》关于文华书院的考证中,这样写到:“过去所有的孩子不分程度均在一间房子里学习,巴修理到任后将他们分班安排在不同的教室里上课。巴修理不仅增设了课程,而且使学校学生的注册人数由过去的30名逐步增加到100名。同时,学校的校舍也有了增加。”
《华中师范大学校史》记载,1890年,文华书院升格实行新式中学教育,学制改为全程六年;学期划分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3学期改为2学期;周六下午不上课,每个学期末还举行一次考试。学校一年两假,暑假2个月,新年假(寒假)1个月。1890年,西方历史、地理、数学课程也被引进课堂教学,体育训练也成了每日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当年5月1日后,学校配置了体操、游泳、单双杠等设施。
武昌城史专家刘翔说,从189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将孩子送进文华书院。文华书院的新式办学,为中国内地办新学提供了一个范本,张之洞在湖北办新学就曾经到文华考察取经。
百年前的文华书院铜管乐队。
今日的武昌文华中学铜管乐队。
百余年前,“文华”有了中国第一个学生艺术社团,举办了湖北省首届校际运动会
武昌文华中学校长杨文平说,早在100多年前,文华书院所开设的学科与今天的学校教育相差无几,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文华书院于1908年成立的文华铜管乐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学生社团。
如今,文华铜管乐队有80余名成员。学校借助武汉音乐学院的力量,聘请外籍教师训练、指挥,其演奏水平跻身全国中学一流。
百年前,文华书院重视体育运动,于1901年在文华书院操场举办了湖北省第一届校际间的体育运动会。现在的文华中学是湖北省体艺教育先进学校,在美术、篮球、田径、桥牌、国际象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围棋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