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5 12:5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暨第13届中国卒中宣传周。本次“世界卒中日”的宣传主题为“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根据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卒中是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发生脑卒中后又该怎么办?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现场
医院专家开展卒中义诊宣传
10月27日上午,在市中心医院南池院区门诊部广场,市中心医院组织神经内科医师团队开展了第18个世界卒中日义诊宣传活动。
“你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哦,做到清淡饮食。”“你要尽量做到戒烟限酒。”“你要把血糖控制好。”……现场,专家们结合病例和检查资料,为到场群众进行用药指导和卒中健康科普知识重点宣教,提高大家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免费测量血压、义诊、发放知识宣教手册等健康服务,提倡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旦患上脑卒中,及时合理治疗是关键。
活动共发放健康宣传手册300余册,为500余人提供了健康宣教、健康咨询、义诊、血压测量服务。
危害
每20多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凌说,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平均每20多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胡冰凌说,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胡冰凌介绍,从历年检查结果和资料分析发现,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脑卒中家族史等。
预防
倡导健康生活,脑卒中可防可治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胡冰凌说,对3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检测,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积极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
“另外,当病人发生脑卒中时,抓紧‘黄金抢救时间’很重要!”胡冰凌说,时间就是生命。不同类型的卒中治疗方法不同。卒中发生最多的是血管阻塞造成的脑梗死,当病人在发病后要立即拨打120,并到距离最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及时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溶栓和取栓,从患者发病到接受治疗‘黄金时间窗’: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用药,动脉取栓发病6小时内进行。只有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预防脑卒中的“健康四大基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胡冰凌介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测量,坚持服用降压、降血脂药物。”胡冰凌说,对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知多点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和“BEFAST”口诀是适用于民众的可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极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2.“BE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