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记江苏“时代楷模”沭阳如东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桂官(下)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桂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他遇到无数难题,但他始终认为压力就是动力,开弓没有回头箭,出不了成绩,就无法向社会交代。“我一个70多岁的老人都能吃得了这个苦,我能做到的,相信你们也能做到。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如果把困难比作一座大山,翻越它的秘籍就是担当。”周桂官说。

多年来,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周桂官还拿出个人积蓄和奖金专门设立奖学金和爱心助学基金,激励家境困难的学子积极上进、自立自强,13年来,该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江苏省南通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是周桂官担任如东县教育局局长时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基地2006年始建于如东县沿海的一片围垦区域,近100亩寸草不长的盐碱地,愣是被他变成一个高质量社会实践基地。在筹备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他因陋就简,厉行节约,筹建组的同志自己搭建工棚,省下租金;自己植树绿化,省下工钱;自己制作活动器材,省下器材款;他还亲自培训教师,省下培训费。能省则省,决不浪费。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期工程圆满竣工,2007年暑假迎来第一批近1000名实践学生。如今的社会实践基地,已是南通家喻户晓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省文明单位,累计接待青少年学生近百万人次。

“白鸽子往亮处飞”,这是周桂官一以贯之的观点。他认为,一流人才就要有一流待遇。在他的推动下,2002年,如东县委县政府破冰启动实施人才津贴制度,从特级教师到教坛新秀均进行奖励,成为一项人才激励制度,而且持续健全、完善,一直执行到今天。同时,他还重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区域之间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先进地区的优秀人才到相对落后地区异地任职,快速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有效推进了如东教育整体高位运行。

“我们要深入研究,学习并借鉴一些地区好经验,为教育所用,以新课改为抓手,让素质教育在本地开更大的花、结更大的果。”在周桂官看来,城里的学校和城里的教师、学生、家长有特有的资源和优势,乡村教育的基础条件与城市有很大差异。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实际在办教育,他并不主张一定要比出个谁优谁劣,更不认同所谓“县中模式”就是应试教育的论调,城乡之间应该互鉴共进。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周桂官一直将这股敢想敢闯的猛劲带到教学工作中。2001年,如东县小学英语教学教研还处于零基础起步阶段。时任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顾秀岚回忆,2001年,周桂官找到她说:“顾老师,我知道你有能力,经局领导研究,我们想请你担任全县小学英语教研员。”每逢顾秀岚他们做培训、搞教研,周桂官就挤出时间到现场指导,一年下来,全县各小学的《剑桥英语》第二课堂搞得风生水起。两年后,教育部要求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程,如东县顺势开设国家英语课程,并形成如东小学英语教学持续领先的态势。

“雏凤清于老凤声”

对学生,他爱生如子;对教师,他正衣冠、赋担当。

“我从沭阳如东中学走出去,在后来的任教过程中,一直感激周桂官校长给我系的两粒‘纽扣’。”曾任沭阳如东中学保卫处副主任的李兰权如是说。一粒“纽扣”是他刚入职沭阳如东中学参加新教师培训时,周桂官看见他衬衫最上面的一颗纽扣没系好,微笑着走到他面前,帮他整整衣领并系上。周桂官说:“青年教师讲外表,首先要衣着整齐,系好纽扣。”而另一粒“纽扣”是李兰权去其他学校履职前,周桂官在他心里系上的。周桂官告诫他,从一名中层干部到一名校长,角色转变大、担子重、压力大,要重学习、精管理、抓队伍、抓课堂,做事能吃苦,难事敢担当,做个清正廉洁、忠诚干事的好校长。“两粒‘纽扣’,一系于身,一系于心,最终都系在自己的信念里,代表着周校长的殷切期盼,促我前行。”李兰权说。

“这盆景是喜阳的,要把它们搬出去晒太阳;这盆景是喜阴的,得挪到阴凉的地方。绿萝又该浇水了,让它们沐浴甘露;那几盆盆景该修剪枝叶了,给它们换个‘发型’吧。”闲暇时,周桂官总爱给花草浇水、修剪,他认为花匠功夫、花匠精神和教书育人是相通的,“与花木交流,不用言语,用心就够了。我们与老师、学生交流,也要用心——教育和养花都是‘细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