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8 23:3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无锡南长区扬名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吟春,结合自己前不久当轮值校长的经历对记者说:“这个轮值校长可不好当,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学校,写通知、安排会议室、检查教室,忙得不可开交。”从2007年开始,学校的中层、副校长就按月轮值当校长,负责所有日常的管理,“包括以一把手的身份参加上级部门的会议,而校长相当于董事长,只提醒不插手。”
从2006年开始,无锡南长区开始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通过行政引导直接或间接地为学校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几年下来类似校长轮值制这样的校本管理制度,就在全区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结合区域特点,我们一手抓放权,一手抓赋能,大力提升了广大校长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校内师生自主、个性发展。”区教育局局长周志群告诉记者,如今,一套适合南长区域教育发展的开放制度体系已初步建成。
放开学校管理权,激发办学活力
日前,无锡市沁园实验小学的50多位家长组成爱心护导志愿者队伍,走进该校五星校区。当听说这个新校区的所有包装竟然完全由学校教师设计,没有外包给任何装修公司时,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这样有活力、主动办事的学校,我们把孩子交给它,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我们建立了新型的学校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开展了项目制改革,将工作分项目由‘能人’牵头承担,向校长直接负责,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学校教科室主任李健介绍说,由于学校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教师主动做事的热情空前高涨,不仅新校区五星校区的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以及楼道、楼面、操场、外墙等的包装方案,都是由学校装修项目组做的,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也都已经分包给普通教师,全校有七八十个项目组在连轴转,如今“人人是校长,人人有事干,人人做事有劲头”。
像沁园实验小学这样将学校管理做得如此“顺溜”的学校,在南长区并不鲜见。
2008年5月,该区专门出台的一份《关于推进学校自主发展的指导意见》,非常明确地调整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政府对学校的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逐步、有序地转变为宏观指导和调控。在区教育局“把学校还给校长”的管理改革框架下,各校的校长们拥有了教职工聘用、经费分配、以及校本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评价等办学自主权。
周志群告诉记者,南长区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构建民主校本管理制度的举措,其中包括全面建立中小学理事会制度,“现代学校制度调整政校关系的目的是,寻求学校与政府权力的匹配,寻求校长如何更高水平更专业地运用权力。同时,妥善在学校再分配权利与利益。”
南长区的改革,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引到关注学校发展的行列。2012年年底,无锡市迎龙桥派出所所长顾晓峰心系学校安全,特意到南长实验中学的校园转了又转。在年前,该校成立了由学校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共14人组成的首届学校理事会,顾晓峰即是成员之一。“我亲手与校长签署协议,这就是我的责任田、分内事。”顾晓峰对记者说。
放开考核评价权,促进师生自主发展
记者在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见到了青年教师姚菲,她神采飞扬地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团建创新项目一等奖的奖状。当天,无锡南长区教育系统基层团建创新项目评审会在该校举行,姚菲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如何用“AQ提升计划”抓团建的经验。
这几年,南长区放开了考核评价权,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编制考核细则。侨谊实验中学开始推行中层竞聘上岗,用教师选票来考核评价优秀人才的成长。姚菲等青年教师个个干劲十足,追求进步,主动参与到各类赛课、课题研究等活动中。
有什么样的评价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近两年,南长区将学校绩效考核和校长绩效考核有机整合,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将评价考核的权力交给基层,并结合社会评价对学校的办学绩效做出定论。
“教育局只提常规管理、素质教育等基础性目标,学校的教学质量、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特色发展、管理创新等体现办学绩效的发展性指标全部交给学校制定。”南长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邵茹英说,这是一套从规范看特色、从起点看变化、从传统看创新、从投入看产出的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着眼点在学校自主发展。
新型评价机制带来“鲇鱼效应”,大大激发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侨谊幼儿园原本在考核评价制度设计上顾虑重重,评价权下放之后,园长吴昀干脆将其交给广大家长,每个学期发放家长问卷,考量每个保育员与教师测评满意度。“这个数据是考核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去年有两个班级满意度90%以下,我们分析后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再次测评,大部分都达到95%以上,甚至100%。”吴昀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放开课程设置权,引领学校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