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倾听奋斗心声 找寻前行动力

 

2021年,在基础教育领域, “双减”等政策频频落地,作为答题人,中小学校长在治校中有哪些收获和遗憾?作为践行者,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为此,我们特邀了5位中小学校长,共同倾听校长们奋斗中的心声,找寻2022年前行的力量。

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

周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回眸2021年基础教育,最关键的一个词便是“双减”。在我看来,落实“双减”重在实现三个回归、去除三种异化,即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校回归育人、让学生回归成长,去除社会的功利化、家长的焦虑化和教学的应试化。

在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以下简称“人航”),我们希望孩子们的学习是有趣的,而且也是有意义的,希望孩子们不要把教科书当成自己的全部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自己的教科书,把社会当成自己的大课堂。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学校五年级学生于沈心的一幅画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受艺术家埃舍尔的启迪,于沈心创作了一幅名为《看,中国》的建党百年主题作品,以手画心,把浓浓的爱国情感融入其中,这幅画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人航的教育站位,那就是帮助学生日常思考“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人才储备做好准备。

课程教学是人航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双减”带给了学生更多的课内提质和课后服务提质的空间,过去一年里,人航将课程教学作为落实“双减”的主要载体,以精彩纷呈的课程故事演绎学校的“双减”之路。

学校课程建设的“三航体系”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构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启航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夯实共同基础;领航课程,面向分层学生,满足分类发展需求;自航课程,面向个体学生,重在发展个性。启航课程重在落实课内提质,领航课程和自航课程重在落实课后服务提质。

“双减”背景下,学校还特别重视“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实,以小学为例,在课后服务的选修课设置中,体育类共有66门,占总数的50%;体育类社团共有29个,占总数的42%。学生参加课后服务,选择到16∶30的是100%,选择到17∶30的是99%。2021年,学校的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分别提升了6%、8%。

“双减”要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那么,什么样的作业是学生过重的负担呢?那就是大量、重复、有标准答案的纸笔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作业专项教研。其中一个举措便是减少纸笔作业,控制时长总量,设计单元大作业、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学生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革,是育人方式变革的重中之重。人航倡导老师课内提质,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内容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校本化拓展。

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现在的学生,就是在扼杀学生的未来。我们的选择是,让真实的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教科书,用现在的方式教学生过去的知识,解决当下真实情境下的问题,用核心素养为学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教育的出路在乡土里

肖诗坚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田字格公益创始人

2021年是我带着田字格公益团队来到贵州贫困山区,创办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第五年。

坐在校长室里,每天我都喜欢观察窗外的女贞树。5年前,这些树还很小,花坛看起来也很稀疏。我性子急,看着这些小树不知道它们何时能长大。于是,为了让花坛看起来好看,我把树的间距做得比较密。后来的4年,我不得不每年从花坛往外移树,到现在已经移出去8棵树了。

这就是时间和过程,你要静待花开,花开的瞬间,你会感到世间的一切如此美妙,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教育亦如此,静待花开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我平时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各种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娃们的照片——上课的、玩耍的、劳动的、学习的、发呆的。有时候我甚至提醒自己:收敛点,别老显摆。但没办法,我还是会忍不住。我不仅晒照片,还常常感慨:瞧我们的娃,多开心、多自信、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