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4:48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黄冈师范学院教授袁小鹏研究黄冈中学多年,他还专门出了《黄冈中学神话解读》一书。袁小鹏介绍,“黄冈神话”始于1979年,当时高考制度恢复不久,黄冈中学在全地区择优选拔了23名学生组成“尖子班”,高考成绩让人惊诧:所有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并囊括了当年湖北省总分第一、二、三、五和第六名,仅失第四名。
这样的成绩在当时引起全省轰动,甚至有省内其他兄弟学校怀疑黄冈中学作弊,并向上告状。
1980年,黄冈中学再次拿到全省第一,“黄冈神话”的称号不胫而走。高考成绩的鼎盛时期出现在1986年,当年黄冈中学高考升学309人,升学率达91.4%,600分以上高分者达30人,占全省1/9,且囊括理科第一、二名,文科第一名。
袁小鹏总结,黄冈中学的模式就是“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无人不重视教育。如今全国闻名的河北衡水中学,走的就是几十年前黄冈中学的路。
现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曾总结,黄冈中学三大法宝:高考、奥赛和教辅材料。除去高升学率,奥赛为黄冈中学斩获荣誉无数。
资料显示,1986年,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国际奥赛,来自黄冈中学的林强就获得数学竞赛铜牌。4年后的1990年,奥赛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队6名选手中,来自黄冈中学的2名选手王崧、库超分获金银牌。到2007年为止,黄冈中学的学生获得11金5银2铜共18块国际奥赛奖牌。
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了保送政策,在中学生奥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获得保送资格。在2006年以前,黄冈中学每年因奥赛获奖而保送的学生基本都在25人以上,最多时有三四十人。
优势渐失
荣耀了近30年,让众多家长和学生挤破头都想进的黄冈中学在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优势,一度被认为“神话不再”。
据统计,1999年后,黄冈中学再未出现过省状元,2007年后,也再未在国际奥赛上拿过奖。
袁小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冈中学在高考和奥赛上起步早,优先占领了制高点。但是近些年来,伴随国家一系列的改革、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黄冈中学开始走下坡路。
“以前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全国所有省份一张卷子。在全国卷时代,题目怎么出都会受到黄冈中学的影响。”袁小鹏称,黄冈中学的老师对高考动向的把握是最清醒的,甚至具有话语权,不少老师担任过出题人和阅卷老师。
改变发生在2002年,这一年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为了让各地的高考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教育部推动各地自主命题,黄冈中学不再是标杆,黄冈中学在全国中学中的地位发生动摇。
而进一步挤压黄冈中学生存空间的是随之而来的“新课标”改革,2004年之后,全国各省开始分批试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但黄冈中学所在的湖北省并不在首批试点名单中,这让黄冈中学的应试优势变成了劣势。
2009年,湖北省作为第六批省份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此前全国共有5批19个省份先后开始课程改革。
“这标志着黄冈中学的话语权几乎消失。”袁小鹏说,以前都是别人来黄冈中学学经验,现在是黄冈中学去请人家来介绍新课标改革经验。
让黄冈人引以为傲的奥赛,也开始与高考脱钩。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从2014年起,毕业的高中生获得全国或省级奥赛奖项,将不再具备高考保送资格。2013年最后一届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中,黄冈中学17人被保送,其中8人被保送北大清华,4人进入全国冬令营。
负债并发症
袁小鹏将搬新校区看做黄冈中学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性事件。
2004年,黄冈中学从位于市区的老校区搬入了位于开发区的新校区,新校区比老校区的占地面积大好几倍。因为建设新校区,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黄冈中学才还清了债务。”袁小鹏表示,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是,学校扩大招生,参差不齐的生源稀释了优质生源。彼时在任校长提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这在袁小鹏看来,是非常错误的,黄冈中学就该集中最优秀的生源,走精英教育的路线。
如今的衡水中学,同黄冈中学一样位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为何该学校的升学率已连续15年蝉联河北所有高中的冠军。袁小鹏向记者介绍,这就是衡水中学与黄冈中学的不同之处,衡水中学是良性循环,通过高升学率吸引优质生源前来就学,生源质量有保证,但是黄冈中学却是在人为扩招。因此而来的不良后果也在显现,升学率受到影响,进名校学生减少,黄冈中学在争抢优质生源时也背腹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