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14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以人为本,创强校”的学校教育
——兴安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序言
自1999年确立“以人为本,创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来,兴安中学人文课堂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竞争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和科技、艺术、体育教育各具特色,整体联动,学校人文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以人为本,创强校”的办学理念,凸显“德才双馨”的育人特色,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必须以更大的办学智慧和更具远见的办学目标追求,努力创新,不断超越!
一、学校发展基础
(一)时代对学校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牢牢把握民族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优先发展教育,这些都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育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学生要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蓬勃向上。学校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要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期望
兴安中学是区级示范性学校。兴安中学深得全县公众关爱、地方政府保障、社会各界支持。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品牌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拓展形成可资借鉴、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改革项目,这是地方政府的期望,也是地方百姓的期望。学校理应凭借自己的传统、特色、实力,顺应这一强劲的发展浪潮,深入改革,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以更高起点的规划、更高标准的追求、更高质量的实绩,为区域发展提供更为丰富、更加优质、更具有选择性的教育资源,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实验、示范效益,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做更大贡献。
(三)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
兴安中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从1999年的18个教学班发展到2010年的34个教学班,2080多名在校生,目前兴安中学的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在示范性高中中是一流的。“以人为本,创强校”是被兴安中学多年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有效、科学的办学理念,业已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兴安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兴安县及周边县,他们淳朴善良、勤奋刻苦、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团结和谐、智慧真诚。学校倡导的以感恩教育、自主管理为特色的人文德育环境,培育了“勤学精思、创新有为”的学风和“豁达有志,文明上进”的校风。兴安中学是一个人文精神浓郁、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已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可。如何进一步夯实学校的人文环境基础,为“以人为本,创强校”的学校教育注入新的内涵,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2011年八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根据发展的现状和办学的实际水平,提出用“德才双馨”来形象地、概括地表述“具有人文修养和较高文化品位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育人目标,并把“德才双馨”作为办学理念的深层次拓展方向,希望兴安中学的学生学成之后,走向社会能拥有一份大地的情怀,能保持一种平民的本色,同时又能担当振兴中华的重任,具有良好的德性与能力,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高度统一。
二、学校规划目标
(一)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