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塑魂 立根 育神——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再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就在同一天,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也组织了一堂特别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南海舰队兰州舰首任舰长张旭东受邀走进校园作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image.png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校国防教育的价值,《国防教育法》这样解读,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也对中学国防教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香城中学将国防教育作为学校“塑根、立魂、育神”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逐渐沉淀出学校的德育特色。

塑魂立根,弘扬国防精神

10月16日一早,在专题讲座开始之前,香城中学校长张世明带着张旭东舰长参观校园,了解到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张旭东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学校的国防教育氛围如此浓厚!”

从2017年至今,香城中学国防教育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少人跟张世明开玩笑说,香城中学成了一个军事迷扎堆的地方。在近五年的探索中,也有不少人表示过怀疑: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校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是不是值得?

在张世明心中,答案是肯定。

“现在的很多高中生,脸上没有朝气,眼睛里也很漠然,人活一种精神,我们不能让教育缺失了理想主义,缺少了精气神。”张世明说,曾几何时,每周站在校门口,看到眼里无神的孩子,他心里十分着急。

张世明自己也是个军事迷,在将国防军事引入学校德育之后,他发现,在中学这一青少年构筑三观的重要阶段进行国防教育,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内在的价值性,而随着探索的逐渐深入,国防教育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学生群体,还延伸到了教师、甚至学校的发展层面,这主要表现在塑魂、立根、育神三方面:

塑魂,夯实师生的思想根基。香城中学组织师生学习兵家文化,学习军营的优良传统,全面提升师生的政治素质,加强师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塑造积极拼搏、热爱集体的学生学魂,塑造爱生乐业的师魂,塑造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校魂。

立根,打牢师生的发展根基。学校通过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既强化了师生的国防观念,学习了军事技能,又能达到增强体魄、愉悦身心的目的,与体艺结合立师生的身体之根;通过形式多样的军事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师生视野,优化原有的知识结构,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点燃激情立师生学习之根;学习军队严谨的作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进一步有效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养成纪律立师生生活之根;通过军事活动中的种种锻炼,锤炼学生的意志,历经磨砺立师生精神之根。

育神,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国防教育,通过传承红军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学习当代戍边卫国将士的奉献精神等方式,育师生忘我的拼搏精神,通过了解国防科技的发展,育师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国防氛围,育学校求真务实的务实精神。

“我们的国防教育,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说要让多少学生去入伍当兵,而是希望他们能将这种国防精神移植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来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报效国家。”张世明谈到,“这同时也能感染我们的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实现学校的发展。”

学生眼中有“光”,老师脸上有“彩”,学校自然就有了精气神,香城中学以国防教育为支点,为校园内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image.png

一干多支,构筑国防课程体系

为了让国防教育更好地落地,实现“时时有国防、处处见国防、事事为国防、人人系国防”的教育目标,香城中学紧抓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整体规划,构筑起“一干多支”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一干”是指以学科渗透课程为主干,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素材与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渗透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让国防教育打破时空的壁垒,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