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03 03:04 阅读次数:
上海市罗山中学简介!上海市罗山中学建于1957年,至今已有46年历史,其前身为民力中学。1995年迁址至博山东路41弄18 号(今校址,位于浦东新区杨浦大桥的罗山路与博山东路的交汇处),并更名为罗山中学。更名前的民力中学是一所众所周知的薄弱困难学校,学校硬件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学校领导调动频繁,据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则属不合格校。(92年11月副市长谢丽娟曾带领市府所属有关部门十多位领导,来我校召开薄弱困难学校现场办公会。但当时因苦于没有政策和资金,学校面临着关并的结局。)而在1995年学校搬入新校址,并改名为罗山中学后,学校不仅在硬件实施上得到改善,在办学思想上也有了突破,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明显变化,98年学校作为区督导评估的试点单位,通过了区督导室的督导评估。
目前,我校拥有教学班32个,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110人,其中教师78名。学校占地面积1927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7200余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近33%;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有配置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阶梯教室、图书馆和其它活动用房,现有的专用教室都通过了区的达标验收。校园网也已经建成。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结合学校多项环保教育活动,着力做好净化、美化和绿化这“三化”工作,以形成一个校舍美观实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充满绿意和谐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前提下,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以现代教育内容为载体,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现代教育管理为保证,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思想活跃、学生喜爱、艺术氛围浓郁的文化园,成为一所“环境幽雅、特色鲜明”,在浦东新区有较大影响乃至在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素质教育实验示范性初级中学。
教育理念:在积极参与、努力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关爱、学会审美”
学校校风: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学校教风:爱生、敬业、博学、求是
学校学风:乐学、善思、勤勉、求实
培育学生的素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勇于探索
培育教师的素质:综合素质好、师德优良、业务精湛、风格各异
在学校的管理上,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法制星级示范学校,区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学校,区三星级少先队和优秀团组织,区双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获新区电教工作三等奖、新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6月被确定为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新区教学质量优秀学校,校党支部被评为一级支部。
在教学上,过去学校能有1—2名学生考入建平中学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而近三年中我校有很多同学考入全市、全区有名望的高级中学;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占学校毕业班学生的人数三年分别为40 %多、50.9 %、 64.59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优秀率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增长。在全区80多所中学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在区普通初级中学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名。
我们一直认为,学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在传统基础上形成了教育和教学特色,并逐步提升为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的艺术教育和外语教学特色比较明显,并逐渐构成了我校发展中的两大亮点,并提出了质量+艺术=品牌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类学科的各项竞赛中,有近500多人次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名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在德育教育上学校强化“共情性理解”德育理念,探索活动体验式德育模式,注重德育实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用“奋进“精神策励师生,树立 “真、善、美”的育人理念。
2、德育校本教材的综合开发,起到了学科间综合导向作用。
3、德润童心强化“共情式理解”,关爱个性差异的学生。
4、以艺载德,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境界。
5、课堂教学提倡“五活”,学生素质提倡“七个一”。
6、创建班级特色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7、推行学生自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创建行为规范星级班。
8、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积极参与的能力。
9、学校给学生塔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10、开展每周之星的评选活动,给各层面的学生以鼓励
11、发挥校外教育的德育功能,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合力。
我校以大海浪花为寓意的“奋进”雕塑,形成了“奋进教育”的校园主体文化。学校的“静思园”就像大海中“奋进”的一叶绿舟,在这里学会思想,“丰羽亭” 寓意着“丑小鸭”从这里羽毛丰满,踏浪搏击,一个个策励奋进的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名人塑像,与学生为伴,达到了无声的环境文化教育效果。从管理中提炼“奋进”文化,从老“民力”就提出的“因为差,才要抓;只有抓,才能改变差”,到今天形成的“智慧+汗水=成功”文化发展进程中,都体现着“奋进”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四个”根本转变,主要体现在:一变过去学生参加比赛从未获奖,到获区、市乃至全国大奖,部分学生的美术作品还被日本博物馆所收藏,获奖的人次也逐年在递增。获奖面在扩大,获奖层次在提高。为办学质量提高提供了的活源,也是向学生全面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二变学校教学质量从过去的倒数第一,逐年进入新区的中上等水平,特别是近三年实现跨越式提高与发展,在新区的88所学校中,我校已跻身于前十强之列,优秀率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增长。三变校园环境建设从过去的只重硬件建设发展到渗透人文校园文化,宁静、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氛围且有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的营造。四变学校社会声誉由过去的不良影响转向为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和好评,成为一所区招生热点学校和目前区教研室认定的教学质量优秀校。
为充分发挥“科研兴教”功能,培养教师“反思+实践=改进”意识,我校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力图通过教科研来凸显教学特色,形成特色教学项目和特色教学教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学校教科研几乎从零起点,逐步“产出”科研成果,学校教师也越来越感受到开展教科研的价值所在。就2003年上半年,我校便有8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性和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以2002年末结题的区级实验课题《以美育引导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统率,全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了60多篇科研论文,全校任课教师100%写出教学案例分析。目前学校又确定了新一轮的教学科研课题《“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为区级立项课题。学校围绕我校承担的《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社区、家庭参与学校办学目标决策的可行性及其途径的实践研究》开展研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使我校驶入主动发展的快车道。学校还与上师大合作开展的《“情知互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此课题也已列入区级课题。
2002年3月我校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创建至今,学校借助上师大教育科研与师资方面的优势资源,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在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科研攻关等方面都获得了较明显的进步与发展。
为使学校的教育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卢家楣教授合作,建立了“卢家楣情感教学基地”,并共同开展被教育部列为“十五”重点教育研究课题的情感教学研究,相信通过这新一轮的科研协作,势必会给罗山中学带来更强劲的内涵发展。
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能依托名牌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的新探索,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能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罗山中学的领导班子确实具有了一种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正因为有了这种新的办学教育思想,我们浦东的教育事业才充满了希望和辉煌。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