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3-26 00:23 阅读次数:
3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分层级看,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显著进展。
人口负增长趋势对教育的冲击近日频上热搜,“幼儿园遭遇招生荒”“小学教师恐过剩”等话题备受社会关注。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年不同学段招生、在学人数,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人口结构出现了阶段性拐点。3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在校生1.07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100万人。
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21年结束连续17年的增长之后,2022年负增长加剧;小学在校生人数结束连续8年的增长,出现负增长;初中在校生人数已连续7年增长,且处于稳定增长区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已连续6年增长,且处于加速增长区间。
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放缓,处于入学段的幼儿园、小学已经出现生源负增长,但由于前几年的在学人口高峰上移,初高中在学人数或将持续增长,生源压力增加,这给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可以说实现了规模化幼有所育。
从2003年到2022年的20年间,幼儿园在园人数增长了2.3倍,从2004万人增长至4627.55万人。其中,从2004年开始,幼儿园在园人数连续17年实现增长。
然而,随着近几年出生人口下滑,幼儿园在园人数出现拐点。2021年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13.06万人。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园人数负增长加剧,比上年大幅减少177.66万人。
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学前教育资源会不会出现浪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因适龄幼儿减少,幼儿园关停将不可避免。但如果以此为契机,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园小班”建设,提高师幼比,并推进托幼一体化,把2至3岁幼儿的托育纳入幼儿园,将有助于拓展和优化现有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还在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在发布会上介绍,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比2021年增加1033所;公益普惠属性进一步增强,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55%,比2021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小学在校生进入新周期?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01.39万人;在校生1.07亿人。
近20年来,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经历了两个周期。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减少,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小学在校生人数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负增长周期,直到2013年。
从2002年到2013年,小学在校生人数跌破1亿人,12年里减少超过3000万人。
新的周期从2014年开始,小学在校生人数恢复增长,此后直到2021年,8年来都保持正增长。
在这个周期里,小学在校生人数增幅先是缓慢上升,2018年达到顶点后再缓慢下降。其间,小学在校生人数重回1亿人,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在校生1.07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100万人。
这是否将开启一个新的周期?至少从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17年至2022年持续减少,降幅达44.52%。这个人口趋势势必延展到2023年至2028年的小学招生。
但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城市挤、农村弱”的短板还需要补齐。
今年初,多地发布2023年中小学学位预警。广州市海珠区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长春市多所小学预警称,小学学区生源数量已超出学校接纳能力。在浙江乐清这样的县级市,20多所中小学“红色预警”,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拟招生计划数的100%。
在很多一线城市,增加小学学位仍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也需要加速补齐。马嘉宾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共计60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00亿元,占比接近一半,支持引导各地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