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8 17:3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原标题:沉甸甸暖融融的民生答卷丨“回眸2019·展望2020”特稿
经济日报
董碧娟、吴佳佳、韩秉志、佘颖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厚重温暖的民生答卷,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党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更多幸福!
河南鹤壁:
“小财政”浇灌“大民生”
近年来,河南鹤壁市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图为鹤壁市淇县秦街村在财政支持下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资料图片)
“鹤壁是地级市,财政收入规模小,是‘小财政’,但我们一直用心浇灌着大民生。”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期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河南省鹤壁市财政局局长张少敏向经济日报记者讲述了鹤壁的财政故事。
2019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大规模减税等叠加因素影响,各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鹤壁市也不例外。2019年前11个月,鹤壁市为企业及个人减负9.67亿元,企业经营压力小了,政府预算压力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鹤壁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仍然实现了大突破——在2018年首破100亿元的基础上,2019年前11个月已达1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年稳定在八成。
鹤壁如何做到的?张少敏道出了三大秘诀:聚财有道、理财有方、用财有效。
先说聚财。鹤壁市努力培育高质量财源,积极推进财税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并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节能减排、海绵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试点相继落地,共获上级资金48.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200亿元,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大事实事。
再看理财。鹤壁市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格“三保”支出主体责任落实,确保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财政的钱花得是否有效,最终还是要用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来说话,这才是用财有效的本质含义。”张少敏给记者列出了鹤壁2019年前11个月的部分民生投入清单——
在教育方面,鹤壁市筹资6.3亿元,支持教育脱贫攻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等。
在支持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上,拨付职工养老、职工医疗、失业保险等基金26.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74元、170元。
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鹤壁出台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意见,筹资7000余万元,打造王家辿、沿淇河、太行山东麓等美丽乡村示范带,扶持壮大2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张少敏说:“迈入2020年,鹤壁将通过积极财政提质增效,凝聚系统合力,让财政结出更多民生之果,让广大群众真切体会到更多甘甜。”
算盘“打得响”才能办好事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大规模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财政呈现稳中趋缓、承压前行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坚持注重绩效导向、讲求成本核算、实施放权与问责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改革尤为重要,这既是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关键切入点,也是树立“长期过紧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一年来,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建设扎实有序推进,部门整体支出、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等评价质量不断改善,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