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鄂东:如何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

 

  黄冈科技职院附属幼儿园乐君俐

  学前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幼儿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性、挖掘潜在的能力,本就秉着美好的愿景,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家长的”望子成龙、幼师业务素质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匮乏。

  那么,如何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笔者浅谈一下策略:

  改变家长观念与教育方法

  社会的引导、幼儿园的讲座,应该为家长普及一些幼儿园教育过早“小学化”将会导致的危害,引导家长们重塑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迫于急功近利,了解幼儿的教育应当是细水流长的。可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观念,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知识。在社会、幼儿园和家长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共识,进而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协调和辅助工作,在社会中广泛地呼吁解放幼儿“小学化”,让全社会意识到幼儿教育的宗旨、目的与意义。实际上这一点教育部不断地在推进与落实,实现小学的划片入学。这一政策,使教育的分配公平了不少,解决了“小学”选择的问题。不仅如此,教育部还深化幼儿教育的改革,加强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管理,避免其出现较大的偏颇,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尽可能杜绝,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符合身心发展的环境,同时也能够弱化家长的“角逐之心”,相当于服用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必为了孩子跟不上繁复的学习内容而“惆怅”。

  做好对教学衔接内容把握

  如何妥善地解决教学内容小学化这一问题呢,如何在教学的衔接工作中把握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幼儿园应该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浅出地剖析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育形式与内容,为学前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的策略,使园内老师能够洞穿幼儿的行为心理,寓教于乐,保证其教学行为能够实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

  在幼儿园管理中,作为园长,也需要不时的观察、考究、思考与总结,指导幼师以正确的方法深入幼儿的内心,让幼儿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与天性。

  教育部也应积极地指导,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出台关于儿童的活动目标、实施等一系列的安排,发挥引领与监督的作用,将学前教育小学化有效地进行防治,营造一个全面为了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需要在幼儿教育方面加大关注与投入,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其教育行为的科学与合理,尽早地将“小学化”的小火苗掐灭。从另一方面而言,教育部门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发布关乎“小学化”问题纠正与整治的文件,将该问题放置在重要的治理位置上。实行奖惩制度,一旦发现幼儿园中存在这个问题,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例如取消评奖评优的资格或者更严重的降级作为处分,以此敲响警钟,使治理能够更加的高效、有序。

  强化师资队伍

  幼儿园中的师资队伍水平偏低,专业素质能力偏差,真正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并不多,甚至有一部幼师缺乏教师资格证书,由于教学素质的限制,很多幼师未能准确理解国家的幼教方针,在管理上存在主观与恣意。因此,必须加强幼师的素质教育,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并且要有相对应的考核,在幼师之间重新塑造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幼儿教育能够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