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0 18:0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作为继徐咏青、张充仁等前辈画家之后我国第二代水彩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哈定先生以自己的艺术成就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水彩大家。
然而,在许多受过哈定先生亲炙或熏陶的美术学子心中,哈定不仅是一位水彩大家,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美术教育大家。
哈定先生的美术教育生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1942年,哈定进入“充仁画室”,师从张充仁先生学习水彩画和油画。因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深得张充仁先生赏识,不久便担任了画室的助教。
1943年,20岁的哈定,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首届美术奖金展中,其水彩画作品荣获甲等奖,以后又在各种展览中屡获奖项,1946年即被聘为国立交通大学画室的导师;1948年又被聘为震旦女中(现向明中学)的美术教师。
在上海画坛崭露头角、一心想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的哈定,在家境和专业追求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了独立创业。1950年,在张充仁先生的支持下,哈定在大沽路寓所试办起了画室,首批学生中就有后来蜚声上海美术界的王劼音、董连宝、庞卡等画坛中坚。从此,哈定开始了以教学带动创作的艺术生涯。
1952年,根据国家“大专院校院系调整”的规划,上海美专、苏州美专沪校迁离上海,上海一度没有了专业的美术院校。哈定在市文化局的鼓励下,于1953年6月10日在余庆路153号正式挂牌成立了哈定画室,以补充上海美术教育的缺失。在整个1950年代,哈定画室与充仁画室、东方画室、现代画室、上海画室和集体美术研究室(孟光画室)等其他私人画室一起,为国家培养了不少社会急需的美术人才。同时,哈定还对自己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的经验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先后编写了《怎样画人像》和《怎样画铅笔画》两本专著,填补了当时我国基础美术教学教材的空白。这两本书的面世,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深受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初学绘画者的欢迎,影响和帮助了很多青年学子走上学习绘画的道路,其中有许多后来还成了饶有名气的重要艺术家。当年两本书出版后,一时间“洛阳纸贵”供不应求,多次再版加印,数量达数十万本之多,成了一代美术学子心中的美术经典。
《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书影
对于这两本美术专著,禅学大师、佛学书法家刘继汉先生数十年后在《洛阳日报》上撰文指出:“当今美术界大凡有成就的中年画家,很少有人未受过哈定先生所著《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这两本书的教益的。这两本书出版于50年代,是当年的畅销书。哈定先生亦曾一度风靡中国。我在绘画上最早亦曾得益于哈定先生的这两本专著,应该说我早就是他神交中的学生。”刘继汉先生的这篇文章,恰如其分地评价了这两本著作的历史价值。
曾在“哈定画室”学习的著名画家徐纯中,在回忆哈定先生时说,1978年初,自己正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那时“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打开对外交往的大门,《十九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首次到中国展出。被“解放”不久的哈定先生匆匆赶到北京观展,为节省住宿费用,就挤住在徐纯中的学生宿舍里。为了尽“地主之谊”,徐纯中陪同哈先生拜访了当时中央美院的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等几位老师。会见时,当哈先生向几位老师表达仰慕之意时,时任美院油画系副主任的著名油画家侯一民教授深情地说:“哈先生,你不要这样说,我们当年在美院读书时,都看过你写的《怎样画人像》和《怎样画铅笔画》两本书,从中获益匪浅,你才是我们的老师!”
曾获英国艺术家协会肖像比赛大奖、如今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艺术系任教的著名油画家陈衍宁,在一次遇见哈定先生长女哈维时,曾充满敬意地说,自己从小也是看着《怎样画人像》和《怎样画铅笔画》两本书开始走上艺术之路的。哈定先生这两本书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1950年代,上海私人画室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绘画基本功训练为主,极少关注创作,而哈定却非常注重深入生活,体验工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并多次身体力行,带领学生下乡下厂,不仅自己创作出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还带动了许多学生进行主题创作的热情。
比如,哈定画室的早期学生、著名版画家董连宝,当时是海通铝业厂工人,在哈先生的影响下也尝试起了主题创作。他的钢笔画《阿宝学艺记》就是以自己的学徒生活为基础而画的第一幅创作,获得了1954年上海市青年美术观摩展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