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以各种营销名词过度包装的「学前教育」到底还缺少什么?

 

2017年11月23日下午近5时,已经接近放学时间,位于北京管庄新天地社区的红黄蓝幼儿园大铁门紧闭,门外挤满了媒体记者、围观群众以及维持秩序的保安,而那些等着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却默默站在最外围。

以各种营销名词过度包装的「学前教育」到底还缺少什么?

红黄蓝幼儿园内此时还有300多个孩子在上课。

以各种营销名词过度包装的「学前教育」到底还缺少什么?

门外挤满了媒体记者、围观群众、保安,以及家长。

《新京报》11月22日报道的最新一起疑似虐童案正发生在这家幼儿园。据悉有多名“国际小二班”的孩子被发现身上有针眼痕迹,并且被喂不明白色药片,家长已向警方报案。

整个校园里看不到任何员工在走动,没有孩子在操场上活动。只有一个保安站在门岗,面对着记者的麦克风和录音笔俨然成了临时新闻发言人:“你以为我们关门了吗?我们好好的,里面还有350多个孩子在上课。”

“小班的孩子们今天上午差不多都接走了。明天我们也不来了,先退学,再重新找幼儿园。”一位今年9月刚入读这所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家长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事发之后小班的教学秩序受影响最大,“我们回家不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过什么,怕他知道了,以后会产生厌学情绪。”

“我对我儿子的班主任还挺信任的,因为她从小班就开始带,一直到现在大班。立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不想猜疑那么多。”一位同样就读于涉事红黄蓝幼儿园的孩子的妈妈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她目前最担心的并不是孩子到底有没有被虐待,而是当孩子走出校门看到那里比往常多了很多不明身份的大人交头接耳,会不会开始讨厌来幼儿园。

以各种营销名词过度包装的「学前教育」到底还缺少什么?

铁门外殷切等待着的人群。

这位家长早晨在家长微信群得知虐童消息,随后便收到带班老师的微信,“她没讲什么,只是通知我们下午继续5点钟来接孩子放学,并建议家长耐心等待调查结果,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不实传言。”

在连续爆发学前教育机构虐童事件之后,家长们的注意力恐怕早已经不是关心这些教育机构声称的“先进教育”方法是否真的存在,所有人担心的只剩下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孩子们的安全。

与一些创立时间不久,处于管理权模糊地带的早教机构不同,这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存在已有10年之久,其背后的母公司是“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黄蓝”),后者1998年就成立了,并于今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7年7月,这家公司在全国拥有1300多家亲子园(0至3岁)和近500家幼儿园(3至6岁)。

根据其IPO报告显示,红黄蓝幼儿园采用“直营+加盟”模式,直营幼儿园每年新增10至15家,加盟幼儿园每年新增40至50 家;亲子园以加盟模式为主,每年新增100至200 家。公司近年营业收入增速保持在30%左右。

以各种营销名词过度包装的「学前教育」到底还缺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