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走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看看自闭症儿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训练的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的主题为“消除误区,倡导全纳”,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病的自闭症,如今已经成为特发于婴幼儿早期,多起病于3岁之前的常见病症。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2018年最新数据,自闭症发生率为1/59;国内依据已有调查数据做保守的估计,发生率也在1%,即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
根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中国在册自闭症康复机构仅有1810家,年最多可服务自闭症患者不超过30万人,具备筛查诊断经验的儿童精神科医师全国不足500人。自闭症康复训练师资力量短缺,难以满足康复需求。
4月3日,澎湃新闻走访了位于北京市高碑店的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该校区目前接收自闭症儿童约100人。五彩鹿成立于2004年7月,是一家旨在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和其他发育障碍)以及有各种行为问题的儿童及其照护者提供教育与培训的机构。
记者观察到在这个校区学生仍然是幼龄儿童为主且明显男孩居多。记者向一位家长了解情况时他谈道,孩子大概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已经变得“不那么正常”:“他不会把手放在嘴里呀或者是开始咿咿呀呀说话,他就是很安静地注视着自己的手,他手的中指重复地弯曲,他就一直做这个动作。”
即便是一般到三岁才可以诊断为自闭症,但是研究显示,自闭症的确在患儿极幼小的时候已经显现出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在“诊断与评估——早期筛查”章节写道:“孤独症患儿在1岁前已经表现出了孤独症相关的症状,但由于婴儿可观察的观测指标较少,以及父母对于婴儿的异常行为可能不够敏感,导致很难预测1岁以前的婴儿是否为孤独症。近来的研究发现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是较好的生物标志物。在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的高危婴儿在6至12个月间大脑皮质表面积的增长速度更快,大脑体积的过快增长与社交缺陷的出现以及严重程度有关。”

走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看看自闭症儿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训练的

在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的走廊可以看到有不同功能的教室,小朋友们被分成“蒲公英班级”“木棉花班级”等等。课程内容包括收拾个人物品、主动拿玩具、听指令参与活动、正确表达需求、维持注意力等,都是日常行为训练。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在这里上的课程包括三种:分别是独立班(即一对一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感知认知、社交沟通、生活自理等)、亲子班和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的大组时间。
在教室尽头的大厅处有一大监控屏幕,家长可以在这里看到每一个教室里内容,从监控屏幕看,还是一对一的课程居多。

走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看看自闭症儿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训练的

一位家长从监控屏幕上观察正在上课的自家孩子。 潘捷 图
记者现场旁听了一堂“一对一”课的课程内容。老师会让学生听指令去取某一个玩具,如果完成得顺利会奖励一朵小花,两朵小花可以换一点点糖。指令也包括教导学生念出数字,让学生看老师的脸和口型,让学生能够听懂摸脸、站立等指令。但课程有较大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即重复某一个指令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走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看看自闭症儿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训练的

老师会把一颗彩虹糖掰成很多块,孩子完成一个指令时,就可以奖励他一小块吃。 潘捷  图
美国自闭症中心于2015年4月2日发布“国家标准项目第二期报告”分析2705篇文献,最终选出378份文献证据,刊出14种有实证依据的干预方法,18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干预方式,13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干预方法。
14种有效干预方式为: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包、幼儿综合行为治疗、语言培训、示范、自然教学策略、家长训练包、同伴训练包、关键反应训练、时间表、脚本、自我管理、社交技能包、基于故事的干预。
18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扩大与替代沟通、发展关系为基础的治疗、健身锻炼、暴露式系列、功能交流训练、以模仿为基础的干预、主动性训练、语言训练(语言表达和理解)、按摩、多组分系列、音乐治疗、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手语、社交干预、消退系列、结构化教学、以技术为基础的干预、心智理论训练。
而13种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也是在自闭症矫正的过程中所不建议采取的,分别为:动物辅助治疗、听统训练、概念映射、地板时光、辅助沟通、禁食疗法、基于动作的干预方法、SENSE戏剧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包、电击、社会行为学习策略、社会认知干预、社会思维干预。
而记者在采访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的校长时,她谈道:“有时候心急的家长会完全不择手段地听信各种治疗偏方,什么电击疗法、还有什么神秘的AI治疗屋等等,不正当的干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负担。”
在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我们也在一群儿童中间看到一位特殊的自闭症患者。他已经28岁,他现在是作为助教来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任教。五彩鹿研究院副院长陈薇薇介绍,这名少年是属于干预得比较好的案例,他已经能够部分融入社会。
由此,澎湃新闻记者对陈薇薇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