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7 16:3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加大学前教育财政资金投入覆盖面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报告提请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终身学习的一个开端,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同时,在今天,学前教育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学前教育关乎未来。
8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应做好学前教育顶层设计,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
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罗毅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指导各地区抓好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统筹谋划区域协调、办学标准、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重点工作,加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大力支持公办民办并举,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
张勇委员说,不少国家都强调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美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已经实现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目标,政府负担全部学前教育的经费。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性质不清,定位不明,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
蔡昉委员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应该在教育发展中占据更优先、更重要的位置。如果把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作一个比较,从人口上看,学前教育孩子的人数大致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5%至30%,但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不到义务教育的1%,很大一部分群体还要自己交费。他认为,学前教育应该占据不低于义务教育甚至更高的地位,应该由政府埋单。他提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即把义务教育向前延长三年。
左中一委员说,学前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重大的国计民生。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有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会前曾征求自己联系的人大代表、湖北黄梅县老铺村支部书记陈燎原的意见,陈燎原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财政投入应向贫困地区倾斜
罗毅建议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指导开展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聚焦“优质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等突出问题,督促各地区尽快补缺补差,务必整改到位,努力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张勇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在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仍然比较低。他建议,国家在全面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在学前教育方面推出一些发展性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这项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
高友东委员指出,调查发现,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没有入园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观念问题,有的是因为距离过远,也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园。他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资金投入的覆盖面,期望这样能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
左中一强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城乡一个标准。他建议加大对农村义教学校办学资金的支持和倾斜力度。
庞丽娟委员介绍说,近两年各地对公办园陆续出台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但普遍偏低。据了解,11个省份低于每生每年600元,有些省份每生每年300元、400元。加之严格控制的公办园保教费收费标准普遍偏低,长期不能调整,有的省会城市一级园收费每月仅130元,造成幼儿园运转困难,教师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因此,她建议加紧研究制定实事求是的、合理有效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作为指导的基线标准。同时建立符合国情的、合理的收费动态调整机制,按照适宜的分担比例收费,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张光荣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幼儿园校舍改建、设施综配、环境改善项目,逐步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对一些偏远农村合理设点布局,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以财政扶持的方式,保障基本办园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田红旗委员说,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盘活现有幼儿园存量,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
建设高素质学前教师队伍
罗毅提出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从国家层面指导各地区创造性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中“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要求,把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适当将事业编制向学前教育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