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张泉灵再转型

 

  一步之遥。

  这是张泉灵上一份工作与当下工作在办公地点上真实的物理距离。

  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早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这一鲜明标签的存在,因此不管主观上愿不愿意,张泉灵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大众视野中受到了远超相似资历创投同行的关注度。

  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的最新身份是知识付费平台得到旗下少年得到董事长。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数日前在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及并确认了这一消息。

  从记者转型投资人,再从投资人向前一步成为创业者,张泉灵离职央视4年来的这两次高曝光率跳槽,无疑均属严格意义上的跨行。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专业主义,业内向来是“创而优则投”,张泉灵是否属于“投而优则创”?此外,创业者转型投资人,成功案例所在多有;投资人转型创业者则较为鲜见,大成者更是凤毛麟角。张泉灵果真做好准备了吗?

  尚未投出王牌项目

  2015年9月,张泉灵宣布正式从央视离职,加盟猎豹移动CEO傅盛旗下紫牛基金成为创始合伙人,进入创投界。时年42岁的她,在就此发表的长微博中说:“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加入紫牛基金前,张泉灵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扫盲,了解创投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手,她笑言自己胆子大,而胆子大背后的信心则来自她从小就具备的“用底层逻辑和框架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这使得她能够快速建立比较清晰的投资理念。

  1996年毕业于北大德语系的张泉灵,无论是在之后的木兰学院,还是在混沌大学,甚至是在《奇葩说》节目中,她的发言特点总是强调事实与数据,以逻辑见长。

  和创投圈里“江湖派”、拼资源的投资人不同,张泉灵更注重稳扎稳打,不显山露水。有同行认为这实际上是短板,因为投资人要想为所在机构创造更丰厚的回报,就要投出好项目或在好项目中分到一杯羹,不管黑猫白猫,投进去才是好猫。

  就此而言,张泉灵的优势并不明显。她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会更拼。有时为了找项目,她会像当年做记者时找选题、找采访对象那样竭尽全力。比如,当年和“年糕妈妈”这个项目取得联系,张泉灵采用的就是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加入了对方的微信粉丝群。

  “有一天,一个名为张泉灵的微信号突然来加我们。她说她以前是央视的,想投资我们。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个骗子?后来,我就跟她聊,她很高效,马上就约我在上海见面。后来她跟傅盛两个人一起过来了。”年糕妈妈创始人李丹阳回忆称。

  模仿央视王牌节目《新闻调查》的方式去了解一家公司,张泉灵也做过。比如,她曾将自己换位为自己的儿子,以学生的身份与被投企业“编程猫”上的老师交流。

  有相熟朋友评价张泉灵“自尊心超强”。据说张泉灵2018年给自己定下过一个KPI,那就是每天找一位行业牛人深聊。目的在于,不停地从不同方向搬砖,用来构建自己的认知大厦,聊天的过程就是持续寻找砖块的过程。

  张泉灵在边学边实践。

  2016年时,年糕妈妈只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张泉灵提醒他们说,应该赶紧建立自己的公号矩阵。

  “她觉得,只有一个公号,发送内容有限,对用户的影响是不够的。”李丹阳最初听完这个建议并未完全认同,觉得专心做一个号挺好。后来张泉灵给他们聊了很多行业现状以及内容发展趋势,李丹阳被说动了。接着团队便尝试做了年糕妈妈辅食、年糕妈妈教育、宝宝辅食日志、陪玩时光、孕产一点通、育儿百科等众多公号,这些公号后来发挥了巨大功用。

  编程猫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类似的故事。2016年,在线教育风口还未真正到来时,张泉灵就建议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及其团队要把重心放在线上教育上,这样才能获得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相较其他投资人,张泉灵给李丹阳的印象是,说服能力更强。事实上,在紫牛之前,有多个投资机构找过李丹阳,谈及的话题多与“钱”有关。但张泉灵不同,她一上来就告诉李丹阳:“要想影响更多妈妈,你就必须得走商业化道路。”

  张泉灵坦言,从央视辞职后半年内哭过的次数,比以往10年都多。对于“露怯”这件事,她也不回避:“每天都会有,因为每天都要面对新的项目。”不过她说,自己胜在内心强大,露怯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障碍,“我难道不是通过露怯才知道要去补什么的吗?”

  也曾有过深刻反思,甚至自我怀疑。“离开原来的体制,我没有犹豫过。在为什么做投资这件事情上,却经常会问自己。”

  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大多出现在项目推进不力,或自己觉得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其实人在面对自己弱小的时候,就会特别痛苦。”

  压力或痛苦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