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4 06:18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慧聪教育装备网】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党作出的“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朝着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学前教育。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北京市有独立法人幼儿园1657所,在园幼儿45万,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8.32万人,占比63%,民办园在园幼儿16.68万人,占比37%。随着人口高峰到来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外来人口压力等因素,未来几年,北京市幼儿园学位仍然存在缺口,特别是普惠性学位供给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为此,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定办好学前教育的决心。加强政府统筹保障,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攻坚克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逐步实现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质量标准统一、价格标准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教师待遇统一”,全面构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多措并举,扩增普惠性学位资源
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普惠制,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举办。普惠制是政策导向,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办园主体都可以自愿选择办,所有办园形式都可以办,政府不包办,也不强制办。北京市在保存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内外挖潜,不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
一是在城区盘活存量,优化资源,增加学前教育学位。比如为缓解中关村地区入园学位紧张的问题,政府支持中国科学院持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中国科学院一次性投入3100余万元,将一所闲置的办公楼改建成了一所幼儿园,市区两级财政通过生均补助保障幼儿园持续运行。
二是在学位矛盾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通过自办、委托或合作等多种创新形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比如为缓解温泉镇地区入园难问题,海淀区温泉镇政府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探索了由镇农工商总公司出资建设、镇政府支付租金、区教委运营管理的三方合作办园新模式,共投入8000多万,建成了一所优质的普惠性幼儿园。
三是提高市级财政对其他国有单位办园的补贴力度,大力支持其他国有单位办园。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通过央地合作,举办了一所幼儿园,园所一期建设于去年10月完成,目前已正式开园。
二、加大扶持,完善普惠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为了实现“四个统一“目标,对所有普惠性幼儿园,不管公办民办,只要提供安全的、有质量的教育,都纳入生均定额补助、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及租金补助范围,并对于由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由3%提高到10%。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我们扶持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具体案例。朝阳区的春宇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园,原来收费是1999元一个月。现在转成普惠性幼儿园后,收费虽然降低为750元一个月,但是市级层面每生每月补贴1000元,区教委每生每月再补贴600元,相当于园所生均收入每月合计是2350元。此外,转普后,幼儿园还得到了一次性转普奖补、学前教育研究发展经费、专项教研经费等支持。春宇幼儿园的管理者反馈,转成普惠性幼儿园后,园所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园所环境得以改善,经费比以前充足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明确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今年初,北京市出台了《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范围、申报条件、认定程序、退出机制、保障支持和日常监管要求。尤其是明确提出了普惠性幼儿园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占保教费收入和财政生均定额补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这对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园所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强化过程管理,督促普惠政策落地。北京市建立了普惠性幼儿园补助项目进展台账,督促各区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同时,设置普惠园质量发展奖励与区政府普惠工作奖励,确保普惠政策在各区落地见效。
三、加强管理,促进安全规范发展
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确保幼儿园安全规范发展。
一是健全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包括完善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确保实现监控探头在园内全覆盖,监控系统视频保存30天,并做到有专人值守;建立健全幼儿园日常巡查制度、法治副园长制度等一些系列安全制度,要求幼儿园在看护幼儿时,一般要有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场;建立了教育、公安等部门处置联动机制,切实保护幼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