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0 06:11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的金堂县,近年来,通过圈层合作、创新实践,突破远离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和投入不占优等现实难题,为城郊区县教育品质提升提供了“金堂经验”。本期走进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了解学校如何打造高品质教师团队,挖掘内生发展动力,延续城区名校品牌,助推金堂县实现“提质提能优教金堂”。
积极引进成都市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圈层教育融合,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教育系统提高全县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2年8月,由成都市中心城区锦江区和金堂县两地教育部门共同打造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正式建校。仅用3年时间,该校就创造了金堂县初中教育的多个第一:学生学科竞赛全县同类初中第一,艺体成绩全县同类初中第一,科创活动全县同类初中第一,中考成绩全县同类初中第一……
走进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不难发现,圈层教育融合,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丰硕的教育合作成果,更带来了先进的教育人才培育理念,让城郊的教育差距缩小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突破品牌延续困境 打造发展内生动力
早在2005年,锦江区和金堂县就开始了区域合作,成立了锦金教育联盟并以此展开多项教育领域的合作。 2012年,成都市提出“三圈一体”战略,锦江区和金堂县积极响应,教育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2012年8月,七中育才被正式引入金堂县,以实现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金堂县教育品质的目标。
但问题也由此而产生,虽然有知名教育品牌注入,但金堂县因区域位置、工资水平等客观问题的存在,难以吸引、留住优秀的师资人才。要想维持七中育才的教育品质,打造一个能够承接这一优质教育品牌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综合所有资源的情况下,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决定“自力更生”,从内部突破,打造学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传承育才文化 打造师德高地
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校长苏中东表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是成都市的知名教育品牌,其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文化深厚,要想提升金堂分校的师资水平,首先就要从思想上进行师德的传承。
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校长苏中东对学校建设如数家珍
“‘德高艺精,敬业合作’是七中育才的教师文化,也同样是我们学校的教师文化。从建校开始,师德培养一直是学校首要的也是最重视的教师建设内容,只有抓好师德培养,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入,也更能保持队伍的稳定。”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让分校老师们消化“德高艺精”的真正内涵,两校间会经常开展跟岗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而就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自身而言,也在师德建设方面下了真功夫,每学期,学校都会给老师们推荐有关教育学或者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帮助老师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另外,学校还注重教师的团队发展,近三来,每年均开展了针对教师团队精神的拓展训练活动,“毕业墙”“穿越火线”“动力圈”等让教师们深感团队的重要性。
拓展培训凝聚了七中育才金堂分校教师的团体精神
学校对老师们的评价也十分与众不同。苏中东表示:“除了落实传统奖励考核机制外,学校在教学考核上注重科组整体水平,不设名额,评选五星、四星、三星备课组;在教师发展上,根据课堂指标问卷测评和教育成绩,评选最具魅力课堂的教师。”
通过种种举措,“为育才而来,育才我的未来”已经内化为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每位教师的职业准则,而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也让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能够紧跟本部学校的办学理念。
借力资源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七中育才工作一年的老师成长经历,相当于很多学校3-5年的成长经历,甚至更长。”金堂县教育局一位教研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据了解,为构建卓越团队,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借力本部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优势,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学术高度能够紧跟七中育才步伐。
据七中育才学校金堂分校校长苏中东介绍,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多方资源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请进来不仅包括邀请本部名优教师送教,还包括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展全员培训。比如成都大学教授周小山、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李松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