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4 11:3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岛 君 说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但缺乏享有盛誉的制造业品牌又是中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如果有谁能重塑中国制造业,其意义与价值甚至超过阿里巴巴过去对零售行业的重塑。
而马云敏锐的捕捉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升级中国制造产业的机会与意义,或许,这才是其对“新制造”倾注格外热情的核心原因吧。
作 者:刘学辉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近日,“新制造”突然成为商业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个话题源于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于2018年9月19日,在“2018年杭州· 云栖大会”上发表的《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马云系统阐释了其对于“新制造”的思考。
马云表示,“新制造”将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出想象,同时“新制造”也将为洞察到这一趋势的企业带来新机遇。
那么什么才是“新制造”呢?
马云在演讲中如此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
马云认为未来90%以上的机器设备都将植入芯片,万物都将实现联网,也就是产业界所讲的物联网,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在IoT时代,联网的生产设备将创造出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借助大数据,企业原来的B2C的制造模式将会彻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按需定制。
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以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为目的,而数据时代则是在流水线上实现个性化生产。
关于新制造,马云另外一个重要判断是“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新制造的竞争力将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关于这一点,笔者比较有感触,在马云云栖大会发表《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演讲的第二天,笔者在西安参观了万科公司的物业、教育与医疗等新业务,并与万科董事长郁亮就这些业务布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万科是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其公司主业也可以理解为住宅领域的生产制造业务,郁亮解释称,万科的物业、教育与医疗等业务,本质上是围绕住宅主业的服务业务,这些服务的核心是为提升万科业主的居住体验,它们都是万科住宅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万科“住宅+服务”的模式,与马云“新制造”概念中倡导的“制造与服务融合”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制造”概念并非在本次云栖大会上第一次被提出,在两年前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就曾对外宣布了阿里巴巴集团“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与新能源”的“五新”战略,马云预测未来30年,这五个新将会方方面面的,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2016年云栖大会提出“五新”战略后,阿里巴巴集团率先在“新零售”领域发力,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引领了一场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商业革命,深刻改变了品牌商和传统零售业,并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当时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新零售”的布局上,马云关于“新制造”的提法并未引起外界过多关注。
但在之后的2017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2018年首届智能博览会与2018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又屡屡宣扬“新制造”的概念,强调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Made in Internet”,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
作为中国最具商业洞见的企业家,马云为什么对“新制造”倾注格外的热情,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
笔者曾读过《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作者黄铁鹰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移民的尴尬》,黄铁鹰先生现定居在澳大利亚,其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他在澳洲职业学校读海洋技师课时的一个经历。
一个澳洲同学,买了一辆中国生产的皮卡车,黄铁鹰先生问他,“这车怎么样?”
澳洲同学说,“不错。主要是便宜,差不多是丰田价钱的一半。”
澳洲同学看黄铁鹰先生开一辆日本车,问他:“你怎么不买中国车?”
黄铁鹰先生说,“我不太相信中国车的质量。”
澳洲同学笑着指着黄铁鹰说,“哈哈,你这个中国人也不相信中国产品质量?”
黄铁鹰先生有点尴尬地说:“有些中国产品质量可以,有些我不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