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0:22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央广网上海12月20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张婷)今天(20日)下午,以“砥砺奋进40载,不忘初心再出发”为主题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特邀了包括离退休教师在内的10位师生代表,交流自己与改革开放事业同向同行的经历与感受。
12月20日,华东理工大学“砥砺奋进40载,不忘初心再出发”主题座谈会现场。(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据了解,在10位师生代表中,有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着中国的巨大发展与变化,为改革开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也有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胆地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大刀阔斧地开展教学改革。”“每一个不断突破的第一次,都让我深切体会到,我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得益于这个时代”“未来我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两国友谊间的桥梁,坚持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会上,这10位代表结合中国和华理的发展先后发言、真诚分享。
黑恩成:路遥遥山高水长,教育之路再出发
国家级教学名师黑恩成教授如今已七十有三,在华东理工大学教书育人超过50载。他说,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希望,也给他的教育教学事业带来了改革思维。
在经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后,黑恩成逐渐认识到,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教学层次的依次攀升。他说,课程授课质量大致可用五个层次来描述:第一是正确地授课,即授课要有证据,传承的知识精益求精;第二是逻辑地授课,即课程教学要有框架、有设计、有章法;第三是少而精地授课,即教学突出重点、教深教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第四是富有哲理地授课;第五个是要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五个层次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智慧。”从教大半生,从生气勃勃的青年到古稀之年的老者,黑恩成虽已离开心爱的讲台,却从来离开教育事业——在他的身边,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朋友,持续与他研讨“如何当好教师?如何上好课?怎样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培训?怎样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等等各种问题。
“教育之路,路遥遥山高水长。我要继续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我校‘双一流’的建设贡献力量。” 黑恩成如是说。
钱锋:使命在心,以“智”为引不断前行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看来,是改革开放铸就了今天的他——
1977年恢复高考,对正值求知若渴年华的钱锋来说,恍如开启了成长路上的一个新世界。1978年初,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如愿进入南京化工学院学习,幸运地登上了改革开放的高速“知识列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这让钱锋深受触动:“对于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而言,家国是难舍的情结,使命在心,责任在肩。”
经过慎重思考,钱锋怀着科研一定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信念,选定了过程控制和过程系统工程领域,开始了长达数十载的埋头攻坚。钱锋领衔的创新团队,取得了多项荣誉奖励——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3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他个人也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发明创业奖等荣誉,先后入选了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并于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子弟,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践行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我无比自豪、无比荣幸。”钱锋说,他将深化改革创实绩,不忘初心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团队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以“智”为引,努力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装置,助推工业制造向智能化方向提升。
德山:两代人的华理情缘,做中斯友谊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