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3 19:3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用一个比较低的分数,上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和专业,实现分数的充分利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避免误区,避免掉档,实现低分高就呢?
填报高考志愿的十大误区
误区:等到高考出分以后再考虑报志愿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六月下旬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要在出分以后考虑最合适。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报好志愿实属不易!
误区:考入好大学热门专业就算成功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几年前一位辽宁高分考生被一所北京211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考生及家长认为高考成功,考出了好成绩,报志愿成功,进入了北京名校,选上了热门的生物学专业。但入学后了解到生物学专业学习时间长,需要考研、读博今后才可能有出路,再后来知道本校生物学专业并不强,在他未毕业时学校的生物学专业居然被取消了,考生考研没有考上,且至少两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因此,家长需要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情况做提前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误区:按自己的想法找到成绩适合的大学、专业即可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误区:信息误导,以偏概全
一些家长通过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盲听盲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自主招生讲堂曾听一位河南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而据笔者了解,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和社会保障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一名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误区:对专业设置、发展不了解导致视野狭窄,影响选择
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大都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出国可能性。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展开全文
有的考生家长选择金融学等热门专业,希望毕业后进入金融领域工作。其实,这些专业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读研、留学继续深造时,学习会很吃力。另外,有数学基础的考生,如想在金融领域发展,不如本科阶段先学习数学,或其他理工类专业,研究生时再转为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有的金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本科毕业于理工类专业,研究生学习金融专业。
有的孩子想当新闻记者或编辑,若分数不理想,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学、外语或其他专业,不一定非选新闻专业。其实,很多媒体、新闻、出版单位都有从其他专业挑选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培养成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和深度见解的新闻人才。
误区:专业与未来职业、就业划等号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事实上,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这两者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新闻记者、策划营销、经济分析、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会计学、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家长在为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误区:盲目追求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