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23:5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交汇点讯 如何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相对薄弱问题怎么解决?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在哪?11月4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对老百姓所关心的这些热门教育话题进行了一一解读。
交汇点记者从会上获悉,针对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严格实施学区制,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
合理配置资源,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共同的期盼。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大对生源流入地教育工作的支持,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科学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严格实施学区制,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稳定的共建机制,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制度,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给出这样的评价。
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学前教育薄弱点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围绕“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都迈上了新台阶。然而,江苏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学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对薄弱、职业教育校企融合不深等等。其中,由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流动所导致的学前教育薄弱,成为不少学龄幼儿家长关注的话题。
关于如何改善学前教育薄弱的问题,沈健厅长表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一方面,以县为单位制定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布局规划,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另一方面,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探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经费纳入统一管理,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保育教育服务。据了解,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中,全省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左右幼儿园,实现每1到1.5万常住人口至少设置一所幼儿园,确保幼儿就近入学。
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江苏将探索建立幼儿教师管理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规划要求,到2020年,所有幼儿园均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并符合岗位任职要求。
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被喻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对于如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1所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到2020年建成100所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0所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00个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同时,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发展机制,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根据学籍管理规定,达到相应学业水平标准可相互转学升学,实行相同课程学分互认;教学方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最新技术和设备投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使实训平台与产业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如做的比较好的常州科教城、苏州企业进校园等。
另外,规划还要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完善并拓展中职高职“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厅一位人士透露,江苏每年从中等职业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中,大概有30%左右通过对口高考等方式,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
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