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14 19:38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2016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2016]17号)批准设立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根据山东省政府印发的《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鲁政发[2016]91号),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面启动运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青岛综试区”)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市(经济功能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研,建立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政策,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青岛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
新闻图片
一、青岛综试区建设工作进展和积极成效
为有效推动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青岛市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商务局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单位,青岛市口岸办、青岛海关、山东检验检疫局、青岛外汇管理局、青岛国税局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单位,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市商务局注重从创新实践中汲取经验,从制度供给方面推动改革,与相关部门和区市(经济功能区)加强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建立了部门产业园联系机制、重点企业联系机制、信息直报制度、统计月报制4大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数十次工作推进会,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并成立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中心作为专门机构具体推进试点工作,综试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突出口岸优势,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在借鉴杭州“六体系两平台”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青岛综试区突出口岸优势,进一步创新发展“产贸融合”、“金融创新”、“多式联运”、“转型升级”、“商贸一体”五大机制。联合关、检、税、汇等监管部门,陆续出台40多条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措施。针对业态特点,量身定做支持政策,如青岛海关实现空、海、邮业务全面监管,落实海关总署“一地注册、全国通用”,实行“税款担保、集中纳税、代扣代缴”,将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模式清单数据纳入海关贸易统计数据;外汇管理局向总局申请获批六项试点政策,达到总局所给予第二批试点政策的上限,突破货物贸易“谁出口、谁收汇;谁进口,谁付汇”原则;检验检疫局对跨境电商企业和产品备案、申报、监管和质量监测、监管设施建设等要求进行明确。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监管和服务,打造青岛综试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
(二)数据化转型引领,推动产业动能转换。青岛综试区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的原则,鼓励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大胆创新。其中,酷特智能创新研发C2M商业模式,由面对国外进口商转变为直接面向国外终端消费者,市场应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显著增强,并形成示范带动效益。海尔集团打造的COSMO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工业互联生态系统,将用户、创客、模块商等利益攸关方融合,已集聚3亿用户,300多万设计与上下游供应商资源,为实现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奠定基础。目前,用户定制占比10%,客户定制占比57%,生产效率提升60%,形成了一个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研发、制造、物流、服务全产业智能生态系统,全面提升青岛综试区智能制造水平。
(三)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获得新动能。青岛把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作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培育外贸新业态的重要突破口和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新动能。青岛综试区从供给侧发力,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市场主体集聚、功能整合优化。推动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青岛综试区已建成近5万平米的跨境电商专用仓库和4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形成涵盖保税备货、直购进口、一般出口和保税出口的全模式跨境电商业务体系,综试区主要跨境电商企业已率先完成与省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对接。市南、黄岛、胶州、平度、保税港区、红岛新区等出台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吸引产业要素和产业资源持续聚集。
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