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8 10:42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可取!且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2019-05-05 11:55 来源:廊坊都市报
原标题: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可取!且看本报记者的调查……
缤纷五月,走进市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轻快的音乐声响起,可爱的孩子们踏着节拍,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
绘本馆里,精美的童书与专心阅读的孩子们构成了美丽的童话王国;音体活动室里,乐高玩具使孩子们充分享受创意的乐趣,感统训练使孩子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都得到了锻炼;操场是孩子们的乐园,充满童趣的多功能大型玩具、中小型运动器械、户外体能运动场,孩子们在尽情玩耍。这一幸福和美的教育剪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的缩影,也是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
“幼有所育”,即让所有0-6岁的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得到更好的养育、教育。这是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生蓝图的体现。既是公平概念,要求为所有儿童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是质量概念,要求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
如何使学前教育“有质量”,让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是我市今年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了解到,目前,民办幼儿园大多开办幼小衔接班,公办园中班分流现象明显。一些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学化”倾向。有关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倡导,“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说不!”这一理念,应成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普遍共识。
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
“为了让孩子们能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将拼音、识字、英语、速算等列入课程学习计划。但是在作息上,仍会按照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市区某教育机构负责招生工作的李老师介绍,今年春季他们共开设了12个潜能开发班,也就是幼小衔接班。每班不超过20个学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管理。
“幼儿园开设了国学、礼仪等课程,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儿子能够流畅地背下来《弟子规》。”安次区汇源名居小区居民刘女士介绍,儿子上的幼儿园规模不大,活动场地小,硬件设施相对陈旧,一个班招收十多个幼儿,但是课程设置实用。
“我们开设的科学创思课,主要是带领孩子们分阶段认识序数、加减、乘除等数量关系的变化以及图形关系的变化,从而加强孩子们的数理逻辑和对数学探索的兴趣,为孩子快速地适应小学乃至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从事幼儿教育培训的康老师饶有兴趣地介绍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一部分民办园设有学前班,很多学前班改名为幼小衔接班或潜能开发班,实际上性质是一样的。在公办园,上到中班,家长就开始考虑是否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中班分流现象较明显。幼小衔接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学化”倾向。
反应:
更迎合了家长需求和市场需求
王女士的儿子在一所连锁幼儿园上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了幼小衔接班,孩子能够尽快学些基础的幼小衔接知识。”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在某公办园上中班。“本想上完中班,让儿子到附近小学上学前班。但最近听说,今年9月这所小学要取消学前班了。”她担心,如果让孩子继续读大班,可能无法适应小学教学。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等,加之幼小衔接班费用较高,也成了她焦虑的问题。
“女儿上了半年多的幼儿园,确实有很大的进步。10以上的口算、心算很快就能给出正确答案,汉字认了50多个,也学会了不少英语单词。”蒋先生对于女儿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感到很欣慰,还利用节假日为孩子在校外报了英语等兴趣班,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部分民办园人满为患,班额控制不严,日常的教学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环境设置单一,仅能满足集体教学、进餐和午休等活动类型的需要,不能支持儿童自主自发地探索和学习。例如室内没有设置活动区域或者设置不足,玩具柜少且基本靠墙放置等。”刘先生建议要加强管理,使学前教育规范化运作。
建议: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