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江蘇“兩會好聲音”:關注學前教育、醫聯體

 

原標題:委員報到日,傾聽“兩會好聲音”

  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13日開幕。12日,出席會議的政協委員陸續前來南京報到。他們的心情如何?帶來了哪些提案?最關心哪些問題?對江蘇的未來發展又有哪些期待?記者奔赴委員報到現場,傾聽他們的“兩會好聲音”。

  辦人民滿意教育,

  從夯實學前教育開始

  下午4時,江蘇省政協委員、淮安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辦公室副主任徐梅菊來到駐地報到,今年她將提交關於“提高學前教育聘用教師待遇問題”的提案。她表示,大部分幼兒園老師還是聘用合同制,待遇很低導致流動性很大。她建議在政府引導下提高學前教育聘用教師的收入待遇,讓學前教育老師也有工作榮譽感和尊嚴感﹔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前教育是前提,也是重要組成部分。

  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國安生教育集團董事長張梧華最關注0到3歲孩子的早教問題。他表示,現在早教市場存在很多亂象,沒有市場准入機制和課程體系規劃,從業人員缺乏培訓標准,學費也沒有統一標准。他希望政府可以建立早教的市場准入機制,制定早教課程目標,並對早教收費進行規范和物價備案。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中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虞鶴鳴這次帶來的提案,是關於進一步規范整治中小學教育亂象的建議,如亂補課、老師課上不講課外講、亂收費等。雖然國家和省裡都發文要求加強治理嚴厲打擊,但還是有人“頂風作案”。他希望出台的政策都能真正落實到位,還教育的“本源”,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氛圍,讓老師一心一意去傳道、授業、解惑。

  積極共建醫聯體,

  讓醫院服務更多病患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兒童醫院外科主任沈衛民到達報到現場第一件事就是別上參會証,他說這樣顯得特別有儀式感。這次上會,他比較關注專科醫生的立法問題。他認為,國家花了很多功夫培養專科醫生,但目前還缺乏細化條例。比如一名醫生是否現在可以從事任何醫療活動,呼吸科醫生是否可以去從事醫美行業。沈衛民建議,政府應該針對專科醫生進一步出台相關條例來規范。

  在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陳仁壽看來,一些地方對家庭醫生簽約存在“重量輕質”的現象。他擬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扎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在醫療衛生領域從業多年的陳仁壽觀察到,江蘇不同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制度知曉率差異顯著:老小區、常住人口、中老年人、近期孕育子女的人群,對家庭醫生制度的知曉率較高﹔新小區、流動人口、中青年、單身人群,對該制度的知曉率、接觸率較少。他建議,各地對家庭醫生的簽約要“數質並重”,科學合理地“倒推”簽約服務的分步驟工作目標。

  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陳吉祥,江蘇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志健與江蘇省政協委員、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蔣鵬程帶來的提案同時關注到醫聯體。陳吉祥建議加強醫聯體的建設,服務好廣大病患﹔圍繞化解直屬高校附屬醫院的債務,讓他們 “輕裝上陣”,更好發揮公益性。楊志健表示,各級醫院要承認自身的差距,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醫聯體要真正發揮雙向診療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病人發病時的診斷,也要向后期康復保健延伸。蔣鵬程在調研中發現,醫聯體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頂層設計和相應規范,他建議加強規劃的同時要形成聯動。

  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大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師馬坤嶺今年帶來的提案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尿毒症病人的生存質量。通過提高貧困尿毒症病人醫保報銷比例,將更多的藥物和透析種類納入醫保,病人在經過長期透析后仍能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也省去了晚期並發症多發導致的更大的醫療花費。

  加快農業現代化,

  做“三農”問題點睛之筆

  “農業要走向現代化,需要依靠農機裝備的創新和大面積推廣。”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鄒小波帶來關於加強農業農機發展的提案。他說,我國農機裝備還相對落后,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加大投入﹔企業也需要創新,江蘇的農機裝備和北方的“大塊頭”大面積、大塊的作業方式完全不同,農產品加工器械應當成為企業創新的著力點,我們必須加大農機的自主研發。

  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副院長徐國華帶來有關農村定向師范生培養問題的提案。他發現,招生上目前存在蘇南蘇北不平衡的問題,蘇南錄取分數高、生源優,蘇北相對欠缺。如何加強蘇南蘇北生源平衡,是徐國華此次期待解決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