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7 02:0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陕西省西安幼儿师范学校,是陕西省仅有的、新中国首批幼儿师范学校,被誉为陕西幼儿教师的摇篮。学院在63年办学历史中,坚持立足西安、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带动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办学定位,紧扣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累计培养了万余名合格幼儿教师。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确立了“五位一体”的育人思路:即以“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统领,优化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营造校内外实践生态环境、打造“校—园共育”的师资队伍、孵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应用成果为有机组成。走出大学课堂的“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引领了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亮点。 “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及开展 (一)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驻园”的必要性 1.“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业已成为国际学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霍姆斯实验小组1995年在《明日的教育学院》研究报告中倡导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师的相关培训只有建立在中小学(幼儿园)实际情境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最近几年,为了培养出符合学区要求的高水平教师,美国波士顿、芝加哥、丹佛、费城等地开始推行教师驻校(驻园)培养模式。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10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至少涉及38个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已逐渐遍及全美,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2.研究生及高职专科层次“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国内开展有益探索 国内较早提出“驻园式”人才培养的,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开展“4+4”“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时有过探索。高职专科层次实践的主要代表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走园模式”、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总结出的“融园模式”等,这些尝试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本科层次“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实践层面的经验积累。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入驻”幼儿园的真实场域 由于实践智慧是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所以要基于“实践智慧”的生成来进行幼儿教师的培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确立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七大“专业能力”,这些能力仅仅通过高校的课堂来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实践智慧的动态生成不同于课堂的实践知识的获得、也不同于实训室的实操训练,必须要“浸”入实践场域,浸入虚拟和现实的场域,更重要的是要浸入“真实”场域,并且“持续”浸入,至少2—3学期以上。 (二)“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我校所建构的“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63年办学经验、10年本科教学过程、3年教育实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超越传统见习、实习等集中性实践环节、使课程和实训环节有机整合、整体浸入,学生长期驻幼儿园学习的一种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学习、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在幼儿园进行。 具体的“驻园”思路是:成立由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西安高新文理幼儿园等共建的“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学校设在幼儿园,聘用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介入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同时修订完善“驻园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课不少于30%课时在幼儿教师发展学校授课,教学法类实践课100%课时在幼儿教师发展学校授课;理论课探索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研讨互动式教学改革,教学法类课程探索“临床诊断式”教学改革——观察、研讨、试教、总结。 实践取向课程体系的形成
走出大学课堂 培养学前教育人才
——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纪实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场情景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