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2016年教育风口在哪儿?教育部告诉你在这里

 

  “做教育的,不去观察政策趋势,不去研判政策趋势,一定是死路一条。”

  每到年底或年初,如果不做一些“××行业的最新风口在哪儿”之类的预(吹)判(牛),好像显得不够时尚前沿,显得不够意见领袖。可是,在教育领域,笔者对于各路专家大神的“风口论”一般是持谨慎轻信态度的,因为很多时候,预判都被证明是“打脸”。比方说,教育行业近年来动不动就流行一股关于“颠覆论”的歪风邪气: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靠技术去颠覆几千年的教育体制,可后来发现它根本岿然不动;

  然后他们把范围缩小了,试图靠去颠覆某一领域(如MOOC颠覆高等教育),可并没有显现出他们预言中一半高校倒闭、老师失业的迹象;

  后来,他们觉得那就只颠覆培训行业把,各种2O、2VC等模式各领风骚三五天;

  如果没有颠覆行业的勇气,那就颠覆新东方吧,这反而间接促成新东方孵化出一家估值二十多亿的在线教育拟上市公司……

  笔者一直认为,教育行业是显著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公益属性,这也使得它在产业化、科技化方面的进展显得缓慢而原始,而且严重依赖于意识形态、政策导向,脱离这些去谈所谓的“风口”,在教育领域并不合适。

  废话了这么多,还是不能免俗要去谈一谈“风口”的问题。不过这些风口可不是笔者自己造出来的哈,而是教育部文件明白写着的,正所谓做教育的,不去观察政策趋势,不去研判政策趋势,一定是死路一条。

  随着近日教育部各司局年度工作计划的陆续出炉,一些政策、走势等变得明朗,这些计划可以看作是教育部门的“年报”,笔者在此挑出与民办教育相关的部分重点,供各位参考。

  整体趋势方面

  进一步修改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序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

  解读:这一点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其实这说的就是《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的事情。它曾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作为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而一同出现并上报国务院,命中不幸的是去年底后两部修法草案被通过,它却被退回去。从制度建设以及政策趋势上,它的通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要不教育部也不会把它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去做。

  对于民办教育企业来说,承认民办教育的合法地位,无疑是时代的巨大进步;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允许营利性学校的出现,可谓是关系着万千民办教育从业者,一个很公利的现实:它直接决定着民办学校在资本市场上的合法性依据问题。所以,对于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大可不必担忧,该准备IPO的继续IPO,该准备卖给上市公司的继续去找卖家。

  学前教育方面

  全面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设立一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引导和支持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破解制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年工作要点

  解读:所谓“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以三年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目前,学前教育在我国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对它的统筹和管理也主要是教育部基教二司工作中的一部分。但这丝毫不妨碍它的重要性,特别是二胎政策的放开,一大波商机已经正在膨胀,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启了学前教育领域的“买买买”模式。

  它对民办教育从业者的机会在哪儿?我们可以看这么一组数据:2014年,学前教育的3年毛入园率是67.5%,教育部2016年的目标是提高到75%,提高这7.5个百分点尚且如此困难,由此可见它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还有一个数据:当前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占比仅为33%,意味着民办教育撑起了学前教育的大半边天,由此可见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笔者再次强调一下: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范畴,政府没有义务、也不会重点在这方面大规模投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都将由民办教育来主导。

  基础教育方面

  召开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交流推广区域整体推进“三通两平台”经验和信息化教学应用典型案例。——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