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3 12:2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前些时候,有两位家长问了我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我问: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什么?
一个家长说,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来。
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
有了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说:是呀,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他对他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下心来,并且能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记住很多细节,这是非常可贵的现象呀。这时候他的学习可快了。
家长们更急了:孩子不学习学校的功课怎么行呢?不系统地掌握知识,上不了大学。什么都信马游缰,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地。这可怎么办呢?
家长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长过去没有上成大学,现在感到很吃亏,觉得生活的路子特别窄,因此无论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
有的家长说,我上学的时候,那时没有这么多电视节目,也没有什么花里忽哨的歌星、影星、球星,当时自己只愿意学习,所以上学还比较顺利,成绩也不错,但是现在自己的孩子生活太丰富了,做航模、玩游戏、还有追什么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别人牵着鼻子转,真让人心疼,但又没有办法。
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
孩子必须通过自己幼稚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因此所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孩子是通过尝试和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这是没办法的事,家长是急不得的。
学校的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课,如何引导孩子对文化课学习感兴趣呢?我给这两位家长提了四点建议。
一、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因此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缺乏自信
学校,老师和社会都喜欢那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常常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对那些不认真的学生则批评的更多,所以这些孩子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这些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不能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或者不爱学习而受到家长的冷落。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习努力、成绩好,他也是你可爱的孩子,不努力、不好,仍然是你可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现如何,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总是有价值的。同时,要时刻发现、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一条对于家长来说,我认为其重要性是压倒一切的。
二、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者更早的阶段,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反而有了借口,不好办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
这样,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三、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孩子爱看童话,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