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镇宁:教育扶贫在发力

 

  

镇宁:教育扶贫在发力

??? □本报记者 陈国平 文/图

  3月4日中午12点,伴随着中午放学的铃声,镇宁自治县募役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王游跟随着下课的人流,来到学校食堂窗口打饭。

  “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吃饭要比在家里吃得多。”端着一大碗满满饭菜的王游和同学们一起坐在餐桌旁,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饭,她告诉记者,每天午饭自己都能在学校吃到三个菜一个汤,而且和同学们一起吃饭,感觉比在家里吃得香。

  在募役镇中心小学的487名学生中,像王游这样每天都在学校吃营养餐的有四分之一。为了确保每一名在学校吃营养餐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募役镇中心小学的营养餐在粮、油、肉都统一由县教育局统一配送的基础上,每天还为学生们更换菜品。

  “从在学校里饿着肚子上课,到学生们吃得饱、吃得好,这一路走来,营养餐既是教育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孩子的倾斜,更是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确保农村贫困学子能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保障。”募役镇中心小学校长程瑞林介绍,营养餐计划启动之前,很多偏远村寨来募役镇中心小学读书的学生,大多都是早上在家里吃一顿饭,中午在学校不吃饭,下午放学再回家吃晚饭。2012年3月全国65个连片贫困县启动营养餐计划之后,募役镇中心小学基本保障了离校四公里以外学生中午在学校的吃饭问题。在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募役镇中心小学的营养餐覆盖范围又增加为学校四公里以外的学生和四公里以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留守儿童。

  营养餐,简单的一顿饭,是教育工作对偏远山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所做出的最朴实、最简单改善,也是镇宁教育落实、落细、落小教育扶贫的具体实践。脱贫攻坚行动以来,镇宁自治县教科局共投入2327.6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58190人次;投入320.22万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儿童10674人次。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扶贫的关键。为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募役镇中心小学在学校课程内开设有课外兴趣班,在课程外开设得有音乐、美术等少年宫兴趣小组。

“我的理想就是让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会弹上一两首钢琴曲子,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就能对音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农村长大的募役镇中心小学音乐老师曹显春是一个刚到学校工作四年的年轻小伙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因为条件有限,一直没有接触过钢琴,到了大学里发现很多同学对钢琴都比较熟悉,自己很是羡慕他们。如今自己当上了音乐老师,一定不再让学生们像从前的自己一样。

而在镇宁,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该县教科局严格执行“七长”责任制和“双线”包保责任制,把控辍保学工作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分解细化,做到目标责任到位、工作任务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3%(其中镇宁自治县95.30%,黄果树100%)。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上得起学,确保教育帮扶政策落地生根,镇宁自治县教科局积极推进教育保障“全覆盖”,实现对全县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全覆盖。2018年累计安排资金4752.91万元,其中镇宁自治县4717.936万元,黄果树34.977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4623人次,其中镇宁自治县14382人次,黄果树24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