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学深悟透精神 汇聚发展动力——全市理论社科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发言摘登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编者按:

  20日,全市理论社科界举行座谈会,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结合自身工作和黄石实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等不同角度畅谈学习体会和思想认识,为复兴黄石建言献策。本报现摘选部分代表发言内容刊登,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参考学习。

  极不平凡的历史性变革 □王志超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成就辉煌的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学习十九大报告,就过去五年工作“极不平凡”的论断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所处的历史方位极不平凡。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成功地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为我们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现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攻克的难关极不平凡。十九大报告指出,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

  五年实施的重大举措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了“四个一”,即“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所取得的成就极不平凡。报告总结为十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

  历史性变革的深远影响极不平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主要集中表现为九个“明显改变”。

  在过去的五年中,黄石也和全国一样,各项事业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强有力治理,全市的经济基础、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都取得显著成果,党风政风干部作风和整个社会风气显著改善。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回顾过去五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要进一步组织动员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开创黄石工业强市、赶超发展的新局面。(作者系湖北理工学院原副校长、黄石市社科联副主席)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业文明 □王定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我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引下,正如火如荼推进“工业强市、赶超发展”战略。黄石的根基和优势在工业,工业是黄石的立市之本,也是黄石赶超发展的强市之源。“工业强市”的内在凝聚力在文化,矿冶文化可以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豪情,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工业不仅承载着黄石历史的辉煌,其孕育出的工业文明,还决定着城市赶超发展的动能和方向。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所见证的矿冶文化传递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息、强劲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大力加强矿冶文化建设,是建设特色城市、弘扬城市精神、推动城市转型、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工业文明奠定了工业城市转型的思想基础和人才保障。工业是黄石立市之根,强市之本,工业文明已深深浸入黄石人民的血脉。这种重工思想和工匠精神,培育了若干代勤劳能干的黄石产业工人,为黄石实现工业强市赶超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矿冶文化是黄石之魂,矿冶文化的元素已经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弘扬矿冶文化,可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在推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深入挖掘千百年来工业企业创造积淀下来的企业精神,用它来振奋人心、凝聚精神,再创黄石工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