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牵手南涧 情暖滇西

 

南涧县是一个集“山多、地少、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山区贫困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76个重点扶持县和滇西边境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2013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675人,占总人口的23.5%。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全力投入,书记、校长以及多位校领导先后亲赴南涧部署、调研和推进对口帮扶工作。五年多来,清华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用力调动校内外资源,用情凝聚师生与校友力量,面向南涧扎实开展了教育、医疗、智力、产业、党建等多个重点扶贫项目。经过五年的奋斗,南涧县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至2017年底,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5538户、1971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3.5%降至10.1%。

教育帮扶提素质

“落实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清华大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强调“送上门”“请进来”“走出去”,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构建远程教育、本地学习、驻校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培训体系。一是在南涧县援建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南涧县双向站,指导当地举办培训班61期,培训党政干部1700余人次,教师、医护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1700余人次。二是开设“清华讲堂”,邀请学校10多位教授赴南涧就时事热点、重大政策等作专题报告。三是在北京清华大学校内专为南涧县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举办培训班,累计开办6期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240余人次;4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220余人次。

此外,清华还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支持南涧教育发展。引入在线教育资源,在南涧县成立“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全面覆盖南涧所有初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清华附中与南涧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权南涧一中和南涧镇中学开设“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医疗帮扶解民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因为平均海拔较高,医疗水平有限,南涧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现晚、诊治难的问题一直相对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为主体,连续5年在南涧开展儿童先心病的免费筛查及救治工作。截至2017年底,有470名患者来清华一附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并获得基金救助款700余万元,同时减免挂号、检查费用共计40余万元,形成了先心病救助的“大理模式”。

此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也与南涧县签订了医疗帮扶合作协议,双方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清华长庚定期面向南涧开展医疗义诊与讲座培训。2016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筹集经费20万元,免费安排南涧县碧溪乡贫困户2名“小耳症”患儿来院成功接受外耳重建手术和相关治疗。

智力帮扶助发展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清华大学积极组织专家团队赴南涧县调研,对南涧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社会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主动为南涧县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清华邀请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台湾中卫发展中心等专家就“一乡镇一特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及茶主题产业发展进行实地交流辅导。结合南涧作为彝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发展需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先后4次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建筑方案设计规划,形成供政府决策参考的调研报告。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团委每年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南涧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努力为当地发展作贡献。2018年6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南涧县签署《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合作协议》,将结合南涧县实际和需要,提出适合南涧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

产业帮扶促发展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基于南涧农业发展特点,积极开展产业帮扶。2015年,学校在南涧县建立了“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将南涧绿色农产品引入校园,显著提升南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销量。自2016年起,学校进一步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牵头,以其核心企业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在云南的子公司云南启迪为主体,在南涧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产业扶贫工作,筹措资金百万余元助力南涧党建和脱贫工作,并注册公司投资以茶叶和乌骨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今后,清华大学将进一步利用学校的优质产业资源,在巩固深化当地特色产业的帮扶基础上,发挥集团消费优势,持续扩大产业帮扶的范围和深化产业帮扶的力度,努力推动南涧县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党建扶贫双推进

“抓好党建促扶贫,加强宣传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