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9 13:1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电影金牌推手+资深演技派演员的组合,注定了“山下学堂”从问世之日起,便自带明星光环。与曝恋情、曝劈腿的娱乐圈头条相比,这样的新闻算作是娱乐圈的正能量了。
培训班取名山下学堂,来源于“立于山下,亦可摘星”。陈坤表示,创办学堂的动机,就是希望分享,也希望再创造,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我们可以真正只谈表演,并且让表演重新过炉。
明星办学早已有之,初心虽好,但情况很糟。
其实,明星办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办学形式亦是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冠名、独立办学、与传统大学合办三种方式,初心虽好,但情况并不很乐观。
冠名——“你花钱,我办事”。
学校冠名还有另一种称呼——“捐资助学”。通过“我出钱,你办事”这种最直接的合作方式,挂名誉院长头衔,不参与具体教学事务,实现明星的公益教育梦。当然,这种合作方式自然以“钱”为纽带。
据悉,当年本山大叔捐资的莲花乡中学,曾一度因为资金不到位而中途停建,并撤下了“本山”二字。因此,捐资助学的“对赌”日子也不好过,看钱说话的差事,有实力并有实力兑现承诺才能避免尴尬。
此外,明星还会通过出资的方式捐助希望小学。比如,成龙、刘德华、赵薇、李小璐、苏有朋很多明星都曾为贫困小学出资。学校为了感谢捐赠个人或企业,就会通过冠名的方式加以回报。
除了出资冠名之外,许多大学基于明星本身的影响力,还会聘请明星担任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而这一类“冠名”更省心省力,只需出“名”,仍然不需履行教学的义务。
比如,艺术家六小龄童先生就曾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北京大学资源研修学院文物鉴定专业荣誉教授等头衔,上海艺术学院也曾邀请李安、周杰伦等明星担任学院客座教授。
独立办学——初心没错,困难不少
对于独立办学来说,明星们的初心也许是好的,希望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但与出资冠名相比,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1995年,吕丽萍开始组建北京群星表演艺术学校,从资金到场地、设施,甚至是宣传、招生,全都需要亲力亲为。“当时我亲自找了三家公司,算是靠着点名人效应,最终谈下来100万。”吕丽萍回忆道。但这些还不是最头疼的,毕业文凭才是最愁人的。“我们当时只能发结业证,没资格发毕业证。”吕丽萍说。
后来的明星独立办学虽日渐流行,却也多是昙花一现。
比如,当年范冰冰本人开办的北京范冰冰影视艺术学校已于2005年停办,虽范冰冰至今仍是娱乐圈头条的常客,但也未能挽救学校的停办危机;赵本山与辽宁大学联合创办的“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也在一年后终止了合作关系;培养出范冰冰、陈思诚、赵奕欢等优秀毕业生的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在谢老去世之后,再难重现当年的辉煌。
由于明星通常缺乏学校的管理经验和相关教学资源,独立办学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早年的明星学校关门倒闭或选择与传统大学合并的原因。
与传统大学联合办学——低风险、高收益
与传统大学和民办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结业无文凭的尴尬。这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俨然成为明星办学的首选。
这一类的学校有很多,比如成龙影视传媒学院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合作,成立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张铁林与暨南大学成立的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张国立的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刘晓庆的上海邦德学院刘晓庆艺术中心,以及冯巩在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相声大专班。
这其中有明星亲自授课的,也有偶尔出现做主题演讲的,也有不参与教学为学员提供资源机会的,总之,参与程度各不相同。
演员行业现状令人堪忧,新学堂可否呈现新气象?
时至今日,无论曾经有过多少明星开办表演培训班,无论有多少高等院校设有专修表演的专业,无论是否是科班出身,现在演员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流量明星演员的薪酬达到制作费用的70%,与小生小花高额的片酬相比,老戏骨显得“很不值钱”,二三线明星无论演技怎样更无出头之日,在凭借颜值与人脉混迹发家的娱乐圈潮流中,被拍“死”的人不少,其中也不乏优质演技派。
而今年,五毛特效、抠图抠像、冷漠面瘫脸频频出现在荧屏,演员不重视演技,制片方不重视内容,明星阵容成最大卖点,狼多“肉”少,物价被哄抬,这大大加剧了影视产业寡头垄断的现状以及演员断层的现象,进一步使让作为文化工业关键要素的演员基础,出现结构性塌方,娱乐圈进入了呼唤演技和理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