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9 11:1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原标题:上海3至6岁在园幼儿将突破60万人,而本地每年幼教本科和大专毕业生约1500人 幼教师资缺口和短板该如何补?
本市3至6岁在园幼儿即将突破60万人,而沪上承担幼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师大天华学院、上外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等高职高专民办院校,每年培养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生有1500人左右,此外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毕业生。相比沪上幼教每年2000人至3000人的需求总量,本地人才缺口仍较大。
在上海,所有在园幼教需持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眼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班”专业教师远远不够。随着人口导入、新园建设以及二孩高峰的到来,幼教师资的缺口和短板该如何补?
供不应求招聘难
今年,市示范性幼儿园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希望招聘4名幼教,到目前为止,只招到1人。虹口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钟靖透露,预计未来2至3年,虹口区大约有占总人数20%的100多位一线幼教退休,再加幼儿园女教师生二胎增多,区内正缺学前教育老师。今年,虹口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组织集体招聘幼儿园老师80多人。
在郊区,幼教师资缺口更大,招聘难更为突出。今年冬季长三角师资招聘专场上,嘉定区教育人才中心主任朱英透露,今年是嘉定区历年来教师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一年,在全区招聘的800多名老师中,学前教育领域需求旺盛,预计招聘280名学前教育老师。“专业培养渠道毕业的供给少,幼教总体收入不算高,因此专业人才招聘出现瓶颈。”但松江区教育局托幼办副主任何琳芳强调,幼教师资门槛不能降低,至少要求本科以上。每到招聘季,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来松江幼儿园工作,近年区教育局连续组团到外省市招聘,今年仅幼教岗位就招200多人。
全上海仅今年新开办的幼儿园达33所,最高可满足约14580名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根据市卫计委测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3至5年内,全市户籍人口有可能新增6万至12万人,每年约新增2万至3万人,带来的正是入园入学的高峰。
作为国内较早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黄瑾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国家特色专业、市重点专业每年培养学前专业本科生约120人,这与本地兄弟院校一样已达到相当规模。”而北京、江苏等教育发达城市的其他师范名校,学前专业本科培养规模甚至只有两位数。若本科专业从120人增至150人,其实对大局也于事无补;至于人数翻倍的想法,更是不尽科学合理。“有时候,数量与质量是一对矛盾,不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不顾专业师资、学科建设的现状,盲目扩大培养规模。”
学历高了但收入仍低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为了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幼教一线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幼教行列,上海面向社会接受报名报考,开展幼教专业培训。考取幼教资格证后,经过专业的职前、职中培训,可到幼儿园上岗。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是市中心一家公办一级幼儿园,今年推出一个幼教岗位,希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但至今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市特级园长、特级教师周剑说,一边是社会人士争相报考幼教资格证,一边是幼儿园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选,从而陷入了一个怪圈。
为何学前教育人才招聘难,尤其是专业师资缺口大?业内人士分析,华东师大、上海师大每年幼教应届毕业生加起来只有两三百名,同时沪上还有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但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幼教师资的起点不能放低。在部分区,“本科”成了最低要求,未必看得上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源。黄瑾表示,截至2016年,本市公办幼儿园师资已有70%达到本科学历,市中心城区的示范园、一级园等基本只招收本科毕业生,华东师大本科毕业生更是被早早“一抢而空”。今年,华东师大送出了20年来最后一批100名大专层面的学前专业毕业生。
同时,一部分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哪怕有意愿从事本专业工作,幼儿园一线教师也并非唯一选择,从教后转行的不少;而且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偏低,这也造成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难招。目前,沪上幼教新教师年薪在8万元左右,一般幼教教师在9万至10万元。何琳芳坦言,生活成本高,难以吸引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来沪当幼教,他们更愿去周边发展。
近年来,还有一些幼儿园幼教转岗至小学综合科老师岗位去发展,或转行到社会早教机构等,直接导致幼教师资流失。有业内人士担心:因为幼教师资“饥荒”,甚至可能给民办幼儿园带来无证人员上岗的隐患。
提升幼师待遇和社会地位